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什么是相控阵雷达? (荷兰vps)

本文导航

  • 什么是相控阵雷达?
  • 二战纳粹德国著名的指挥部“狼穴”在哪里?守卫森严吗?
  • 什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
  • 集束炸弹在实际战争中,究竟有多可怕?
  • 车载一体机哪种最好用最实惠?
  • 德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
  • F16过时了吗?
  • 永久中立国瑞士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
  • 什么是相控阵雷达?

    我对军事理解不是很深,就给大家讲解一下相控阵雷达跟传统雷达的区别。传统的雷达是什么样子的?只要看下面这个动图就可以知道了,就是有一个东西在转,这叫做机械扫描雷达——因为雷达的照射方向是一定的,所以为了让雷达搜索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就要让雷达转起来。而我们看到的雷达搜索图中,那个不断扫描的线,就代表了正在旋转的雷达,扫到某一个方向,这个方向上的物体才会显现出来。但是这样的机械雷达有很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雷达的机械转速没有办法很高,所以说扫描速度一般不快,如果一个物体在飞快地移动,那么这种机械扫描雷达很可能跟不上这个物体地移动速度。第二个问题是,这种机械旋转式的雷达没有办法用到很大的雷达上,所以说传统的机械扫描式雷达没有办法做的很大。第三个问题是,这种旋转雷达很占体积,所以空间利用效率很低,比如说在飞机上使用就会比较浪费空间。所以说就诞生了被称为“相控阵”的雷达系统,学名叫做“电子扫描阵列雷达”。这种雷达系统说起来也复杂,但是跟机械扫描雷达的最大不同,就是这种雷达没有原先的那种机械旋转结构了。那么这种雷达是怎么做到变换扫描方向的呢?很简单,通过多个“小雷达”发出波长一样,但是相位略有不同的波,从而让这些电磁信号彼此影响,最终形成某一个方向上的电磁波。比如说,下面这幅图,就是从最下面的那个小雷达开始依次发出来电磁波,最后形成的效果就是整个雷达波是往某一个方向的。而这就是相控阵雷达的本质特征。这种雷达几乎弥补了传统机械扫描雷达的全部缺点。第一个,相控阵雷达控制方便、扫描迅速。因为这种雷达的指向方向是通过控制小雷达的发射电磁波的顺序实现的,所以说只是简单的控制指令,可以做到指哪儿打哪儿。第二个,这种相控阵雷达因为机械结构是固定的,所以可以做的很大很大,而不要考虑旋转起来的复杂机械问题。比如说下面的这幅图就是非常有名的铺路爪相控阵雷达,其体积可以通过对比其脚下的汽车对比看出来。第三个,同样因为是固定的机械结构,所以这种雷达也可以做到很小。比如说下面这个图就是飞机上搭载的相控阵雷达。当然,这种雷达也不是没有缺点的。这种雷达造价昂贵、技术门槛高、功率消耗更大等等,但是相比其优越的性能,这些缺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二战纳粹德国著名的指挥部“狼穴”在哪里?守卫森严吗?

    狼穴的正式称谓是“元首战时大本营”,是希特勒为指挥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而修建的,位于当时德国东普鲁士地区的腊斯登堡郊外,现在已经属于波兰。从1941年6月以后,希特勒在这里整整呆了800多天,是他留驻时间最长的野战指挥部。(拉滕胡贝尔)二战期间,希特勒在柏林之外共有四处“行营”,分别是法国马吉瓦尔的“狼谷”、波兰瓦乌布日赫的“巨人”、德国巴伐利亚贝希斯特加登的“鹰巢”和东普士的“狼穴”。其中狼穴的建筑和位置他最为满意,同时也因为苏德战争是主要战场,因此成为他长期使用的秘密大本营。“狼穴”的称谓来自于希特勒狼的绰号,准确位置在腊斯登堡以东约15公里的一片密林中,德国人为筹备对苏作战,从1940年底就开始修建这座密营,因为它是德国领土中比较靠近苏联边境的地区。1941年6月24日,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三天,希特勒即乘专列到达这里,在狼穴里指挥侵略战争。(狼穴所在的密林)有一条单轨铁路通向森林深处,然后到达一个小车站,距离车站不远就是由混凝土和巨石构助的地下工程入口,这里就是“狼穴”的大门。整个狼穴方圆达6公里,从里到外分为三层警备区,希特勒住在最里面的核心区,有10座钢筋混凝土地堡,向外的每一层警备区,都设有铁丝网、碉堡和雷区,想偷偷接近核心区完全没有可能。这里毕竟是德国领土,因此不会有大批敌人的存在,负责守备的是团级单位“领袖警卫旗队”。注意弄清楚这支部队的性质,尽管在战场上武装党卫军也有这个番号的野战师,但实际上希特勒身边始终保留着一个警卫分队,大约2000余人,他们只担负内卫任务,是不上战场的。(希特勒在狼穴会客)狼穴的警备非常森严,想进入希特勒起居的核心区,即便是最高级的将领,也必须持有只能一次有效的特别通行证,还必须由希特勒首席保镖、帝国保安处处长、党卫队地区总队长拉滕胡贝尔(或者其副手)亲自查验,这个家伙又被称为希特勒私人卫队长,指挥着33名党卫军官和112名党卫队员,三班倒负责希特勒的贴身警卫。经常住在核心区的不仅有希特勒本人,还有戈林、希姆莱、鲍曼、凯特尔、约德尔等纳粹德国决策圈人物(戈培尔留驻柏林)。因此,在核心区方圆60公里的范围内,还散布着陆军总司令部、空军总司令部、党卫队总部和外交部,也就是说,当希特勒呆在“狼穴”的时间里,这里其实就是纳粹德国的国家机关与战争机器的中枢。(纳粹高官在狼穴)狼穴建筑的最成功之处,是它隐蔽性能的优秀,直到战争末期,美英盟军和苏军都没有发现它的准确所在,所以也没有进行过一次攻击。尽管这里阴暗潮湿,但希特勒仍然比较满意:“在欧洲这是少有的一处,我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安泰从容地工作”,曼施坦因、克鲁格、莫德尔等前线将领,经常被叫到这里来召开军事会议。1944年刺杀希特勒的“720爆炸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当时后备军参谋长施道芬贝格上校就是从柏林到狼穴汇报工作,当然,他带来的不仅有文件,还有皮包里的炸弹。(720事件希特勒被炸坏的衣物)当年11月20日,希特勒离开狼穴回到柏林总理府地下室,到了1945年1月25日,苏军已经逼近东普鲁士,德国人在撤离前彻底爆破了它。狼穴的设施一度非常齐全,外面有车站和飞机场,内部有有供水、供电设备、会议室、电影院等等,简直是一座地下小城,最终全被破坏。而直到1955年,才将该地区约54000枚的地雷清理干净,如今的狼穴遗址已经被开放为纪念二战的景区。(狼穴遗址)

    什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无非就三个目的:业务转型、业务创新、企业增长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小中型传统企业,他们没有什么目的,纯粹是为了跟风和搭便车,大多数情况下数字化对于他们就是一个“无用”的概念,而对于那些有着长远历史和根基的大型企业,数字转型才是他们的重要课题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其实,在过去几年所实践的“互联网+”,最后大多都成为了“+互联网”,这也造成了社会性的“认知困惑”再说的具体一点,对于传统企业来说,需要申请预算和立项来落实业务创新和IT系统建设,这种项目式的IT系统建设方法好不好呢?好,而且很经典,但是它会产生一个大问题:“系统烟囱”与“数据孤岛”的信息化困境,这才令传统企业管理层产生“数字化转型”认知的困扰首先,我们要通过“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来达成达成共识: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能力来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生态系统重构的一种途径与方法看不懂没关系,我们只要知道最关心的点就是一个就行了:数字转型的目的和核心都是实现业务转型、创新和增长,而我们的基石就是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层面的概念,它并不是追求眼前效益的机灵战术,其本质,是用数字化技术对业务的重构、流程的重构和组织的重构所以从本质上比较,传统信息化是“人”驱动“IT系统”,“IT系统”是人的流程中的一环而数字化的数字化的本质则是“IT系统”驱动“人”,人是系统流程中的一环,“好不好”由系统决定从架构上比较,传统的信息化架构是以流程线性自动化为核心,而数字化企业是数据和业务能力服务化形成网络聚合为核心怎么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包括以下5个方面:领导力转型,如果一把手、总经理、CEO不转型,下边再怎么推都会很困难。所以一定要有领导力转型,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整个业务的价值所在运营模式转型,更多的来讲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工作资源转型,其实是人力资源转型。每个企业作为老板都在想说,我希望我的销售额增加20%,甚至50%,但是员工数量不增或者减少。显然,业务增加20%,人力资源数量成正比也增加20%,每个人再涨工资,这个结果就是利润率下滑。所以都在想通过资源如何转型,众包、众筹等等,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更多的资源,所以这点就会变成特别关键全方位体验转型,特别是企业的用户如果是消费者的话,体验极为关键。信息和数据转型,未来很重要的一点,信息和数据未来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会成为未来转型的一个目标,将可能作为考核IT部门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刚好这几个转型跟业务范围创新可以把它一一对应起来也就是说,通过5个方面的转型,数字化企业也具备5个方面的创新能力:领导力转型对应决策模式,运营模式对应运营模式创新,工作资源对应生产模式,全方位体验对应产品的服务,盈利模式对应信息和数据基于以上数字化转型的阐述,我们也可以发现数字化转型给予了企业智能化的三个方面的赋能:IT赋能:打造出轻量化/服务化PaaS、企业应用系统容器化、一站式敏捷IT开发与运维数据赋能:实现数据智能数据归一、数据统一治理与服务、数据实体化融合、数据资产化AI赋能:赋予企业智能,改变线性的人为经验决策,向基于大数据与算法模型的机器智能辅助决策,包括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因此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做到起码下面几点:发展理念转型:数字化转型的精髓是以客户需求为“主导者”,从外部需求“倒逼”内部变革,深入贯彻“互联网+”战略实施;相应,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和战略导向要从过去产能驱动型转变为数据驱动。领导力转型:企业决策者要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决策观念要从经验判断向“数据说话”、“智慧决策”转变。组织结构转型:要尽快破除传统上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的界限和“鸿沟”,成立新型的数字化机构,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实现“融合创新”,重构企业的业务组合、协同方式和管理层级。运营管理转型:要比照工业4.0的理念,以推动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打通“横向、纵向和端到端”三大数据流,实现从设计到服务,从客户到生产、从前端到后端的“数据互联互通” 能力。技术能力转型:要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云计算”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者”角色。外部合作转型:要从控制和占有物质资源(股权、资金、技术和市场)转变到共享“数字”、共创“数字生态”。

    集束炸弹在实际战争中,究竟有多可怕?

    在最滥杀滥伤的武器中,集束炸弹仅次于核武器。从飞机上掉下来,一枚炸弹突然变成数百枚甚至数千枚更小的炸弹,覆盖了三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现在,不管是故意的还是偶然的,其中30%或更多不会爆炸,可以休眠数年甚至数十年,只是等待一个不幸的人踩上或捡起它们。它们不是用来摧毁建筑物的,而是用来袭击步兵、道路或简易机场的。还可以布设雷区,耐心等待目标靠近。正因为如此,集束炸弹是随意的,附带损害几乎可以保证。冲突结束多年后,世界上许多国家仍然遭受它带来的苦难。据估计,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92%的集束炸弹伤亡是平民,其中一半是儿童。 在2003年某国入侵伊拉克期间,在巴格达上空引爆了1500多枚集束炸弹,其中一些最终落在居民区。美国空军将军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宣称只有一名平民在袭击中丧生。他指的是空中发射的集束炸弹,但他没有提及地面发射的集束炸弹,据信这些炸弹造成了更多的平民伤亡。 2008年,一项联合国公约10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这些武器。

    车载一体机哪种最好用最实惠?

    安卓车载一体机最好用且最实惠。
    因为安卓车载一体机支持第三方应用,像地图、音乐软件这些都可以使用。
    同时,它的硬件配置也不错,可以支持高清视频播放和导航系统等功能,使用体验比较好。
    而且价格也比较实惠,相对于其他品牌而言性价比更高。
    购买车载一体机时除了要考虑品牌和价格之外,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重要的因素,例如屏幕尺寸、分辨率和触控灵敏度等方面,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使用体验。
    同时,购买前最好先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各个品牌和型号的特点和优劣,再做出决策。

    德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

    2017年我曾在德国出差呆过两个月,去了德国之后我真的有点羡慕德国人的生活,这里可以简单的说一下对德国的感受:首先是在工作这块:在德国工作收入差距不会太大,像工人,医生,律师,老师,服务员这些职业,一年下来高的是七万欧元左右,低的也有三万五千欧在德国,只要是正式工基本上都会加入工会,工会是什么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工会在他们那里的作用真的很大比如老板让你加班啦,薪水发少了,让你工作不开心啦等等,你都可以跟工会说,工会会给你撑腰,工会会去找老板调解,这时老板基本上都会答应你之前提的要求上下班必须要打卡,打卡不是为了看你迟没迟到的,是看你有没有加班的,每个礼拜5*8的工作时间不会变,多一分钟都算加班老板也不会让员工加班,合同上写了一天多少个小时那就必须是多少个小时,如果不准时,那么就要被工会找上门……而且他们那边加班费很高,好像是白天上班的三倍吧,我记得好像是,具体多少忘记了,所以为了省钱,老板也不会让员工加班一年有24天可以连休,这个是必须要休的,类似年假之类的吧,当然了,肯定也是带薪休假的,而且这个假期表会提前一年排出来提前排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有休假计划,比如去哪里旅游之类的,哦,对了,他们那里也有不少华人员工,因为华人员工比较拼,基本上很少休假的这时老板就会让你强制休假,你想上班也不给你上,不然到时候工会就会找上门来说虐待员工了在德国,大多数人都会签终生合同,在他们那里一旦签了一份合同基本上就是一辈子的事了,为什么他们那里的人找一份工作就能工作一辈子的原因也是这个,只要不是什么大错,老板都不会开除你,你可以干到退休的那天如果老板无缘无故辞退你,你也可以找工会,他们那里的人比较追求稳定,基本上找到一份工作就不会随便辞职消费和物价:我感觉比美国的还要便宜,虽然我觉得美国的99美分商店买东西已经很优惠了,但是去了德国之后才知道是小巫见大巫比如牛奶0.5欧一升,可乐0.4欧两升,牛肉4.7欧一磅,猪肉2欧一磅,一个大肘子才1.4欧,火腿6欧就能吃一个礼拜,总之在吃的这块我就没省过,都便宜到我不敢相信服装这块的话价格也在40欧之内,比如一条C&a的裤子10欧就可以了,ck也可以45欧就能买到一条,因为我本身对穿的没有太大在意,所以在德国两个月我基本上没怎么买衣服交通的话中等,公交1.7欧左右,出租车三公里十欧左右,火车票7欧就可以,最让我惊讶的是飞机票,我听德国同事说在德国坐一次飞机8欧就可以,是的,你没看错,有些航线十欧不到都能出国住房这块看城市,慕尼黑,法兰克福,柏林这些都属于大城市,贵的500左右欧一个月,大概20平左右,便宜的是180欧左右读书和看病:在德国上学不能无缘无故不去,请假之前必须要得到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如果家长私自不让小孩不去上学会受到处罚在德国,小学的时候最大的两件事就是玩和动,除了必要的学习之外不会管太多,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玩耍,上了高中后才是真正学习的时候如果考上了大学会有补贴,没有考上的大多数会去读职校,这种职校出来后大多数都是去工厂当工程师的,所以职校在德很吃香在看病这块的话会稍微麻烦一点,也是基本上免费,每个月交80欧就可以,但是看什么病都需要预约,这应该是最大的缺点,要等很长时间如果是小病的话,比如感冒,头疼,胃炎这些可以先去找家庭医生,时间快的话半天,慢的话半个月,所以德国人小病全靠挨,能撑就尽量撑如果是家庭医生处理不了的话就会推荐你到专科或者公立医院去,这个时间同样需要等,不过费用不高,医生会给你开一个方子叫你自己去拿药,一般10欧以内能搞定其他福利:鼓励生小孩,生得越多给的钱就越多,连奶粉钱都帮你给,听说逃到那里的很多难民就靠这个发财的,你生够五六个,一个月下来拿的钱比打工赚的还要多不想打工也没关系,拿着证明去领各种补贴,一年下来也能够活下去,如果是弱势群体拿的钱更多,比如残疾人,单亲妈妈,孤寡老人等等,一个月下来拿的钱就够生活的了总结:人少钱多,不加班,假期多,活动多,福利好,缺点就是让你很容易没有上进心……

    F16过时了吗?

    F-16过时了吗?F-16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研发的战机,同时在1978年末开始装备美国空军,可想而知当时的美国科技走在世界的前列,是比想象中的可怕,也替美国对立的阵营的国家国防捏一把汗,还好有当时的苏联。F-16已经过了40个年头,但其不但会过时,而且在战机世界里头是颗耀眼的明星,F-16是第三代战机,其随着年月升级航电。1976年开始批量生产,共生产接近4600架,销售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生产量超过很多国家的空军的飞机数量总和。F-16销售保密情度做得很好,伴随F16外销的附加保密条件,不得与美国对立的国家联合军演而出动其战机。南美洲唯有F-16的国家是委内瑞拉,委内瑞拉成功地和美国闹翻。在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爆发,面对强悍的越南军队,当时美国的战斗机根本不适合热带丛林作战,F-4多用途战斗机,笨鸟一只,欠缺机动性能,从而启发美军为研发下一代战机作准备,就这样诞生F-16缘故。但是在地球的另一边的苏联,和F-16同期研发生产的苏-27,苏-27是为F-16而生,可以说相克相生,苏-27同样是耀眼的明星。苏-27战机的生存能力在巴黎航展得到证实,飞行员在雷雨风锋面通过,在完成筋斗动作时遭遇雷击,在紧张之际,全场人提心吊胆,特别是苏联参加航展的团队们,他们的心情七上八下,飞机被雷击后某些部电器已被熔化,出色的飞行员沉着安全着陆,经过必要修理,重返蓝天。从此,苏-27成为世界各地航展的明星。总结出苏-27近距离格斗高手,无论是现代化导弹还是拦截都是非常高效。F16和苏-27两者都担任苏美各阵营的空中国防力量,无论以前还是现在三代战机成为各国都不缺少的空中力量,F-16列装30几个国家,苏-27同前者差不多,苏-27改变了东方大国,以苏-27为基础,就因为有其涌现出一批先进的现代化战机。虽然F-16是轻型战机,苏27是重歼,体现出美苏两国的工业水平。

    永久中立国瑞士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

    瑞士是个小国,其面积只有4.1万平方公里,不足法国面积的十分之一,比海南岛大不了多少。而瑞士的人口更是只有八百多万,仅相当于咱们国家的一个二线城市。人口少,底盘小也就算了,偏偏瑞士的地缘环境还不好。瑞士地处中欧内陆,周边强邻环伺。瑞士向东和奥地利接壤,往西边则是与法国相邻。至于北边则是最能打的德国,此外南边还有个意大利。这几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曾做过欧陆霸主,时至几日,都依然还是欧洲有数的强国。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那都是长期掌控欧陆霸权的存在,瑞士生活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注定难有出头之日。很明显,面对如此糟糕的地源环境,瑞士实在是难有作为,其就好比战国时期的韩国,本身实力就相对比较弱小,同时由处在四战之地,被秦、魏、齐、楚等国所包围,完全没有发展空间,实在是难有作为。如果瑞士能有个出海口,估计要舒服许多。比如当初的荷兰,开始只是一个偏远小渔村,谁也看不上。但是到了大航海时代,荷兰的地利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背朝大海,河流汇集,早早的就成为了欧洲的海运贸易中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荷兰极力发展海上力量,硬是将一个弹丸小国,变成了主导一个时代的海洋霸主。在17世纪荷兰最为鼎盛的时期,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商船都是挂的荷兰旗,比欧洲所有国家船只加起来还要多。荷兰也因此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当时荷兰的海军近乎无敌,连西班牙和英国都得暂避锋芒,至于法国更是只有被虐的份。甚至于荷兰的军舰还曾一度开进了泰晤士河,深入英国腹地,最后荷兰人一把火烧了伦敦,扬长而去。单就这一战,荷兰人能吹几个世纪。事实上,荷兰与瑞士差不多大小,即便是算上以前的卢森堡和比利时,那也比瑞士大不了多少。但是人家却能完成逆袭,称霸一个时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的地理位置足够好。如果荷兰像瑞士一样,是个内陆国,而且周边全是大国,估计也难有发挥空间。所以,瑞士是吃了地理位置的亏。但是没办法,这属于天然劣势,很难靠人力改变。而且更为关键的是,瑞士周边不是简单的一两个大国,而是一群很难行得通,像什么事大主义,在这里根本就很难行得通。毕竟随便哪一个邻居都比自己强,谁也惹不起,瑞士不敢直接站队。当然了,对于周边这些邻居来说,他们也很难独吞这块地盘。毕竟瑞士这块肉,大家都想吃。无论谁拿下了这个地盘,其他三家就会产生一种侧翼堪忧,敌国壮大的危机感。哪怕是与西欧领土无瓜的英俄两国,也不会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强国吞了瑞士威压四海的。总而言之,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如果自己吃不了,也不能让别人占了便宜。这就意味着,谁想要动瑞士,就必然会遭到其他势力的阻挠,他们会联合起来抢地皮。这反倒是给了瑞士一个相对比较安定的环境。当然了,这些都是建立在瑞士不惹事的前提下,如果瑞士不长眼要去挑衅别人,自然就免不了被胖揍。瑞士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一直都是保持中立,尽量避免参与到这些大国邻居的纷争中去。1815年,确立欧洲秩序的维也纳会议召开,瑞士的中立国身份,得到了欧洲各国的一致承认,并延续至今。期间,瑞士没有参与过任何一场战争,包括席卷了整个欧洲的一战和二战。很明显,四战之地这个地缘环境对于瑞士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限制了瑞士的发展,但却又给予了瑞士永久中立国的身份,让这个小国能在大国的夹缝之中生存下来。不过,永久中立国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身实力不行,别人凭什么允许你中立?二战的时候挪威、丹麦也想搞中立,甚至于还和德国签订了合约,结果人家说打你就打你。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谓的条约就是一张白纸。至于瑞士所谓的左右逢源,那也是需要建立在周边势力纵横,相互牵扯的前提下。一旦某一方,占据着绝对优势,那么这个优势也就失去了意义。当年秦国强大之后,不就第一个把韩国给灭了?比如二战时期,德国几乎横扫了整个欧洲,瑞士周边的这些国家,都是德国的附庸。比如南边的意大利,和德国乃是盟友;东边的奥地利则是成了第三帝国的一部分,至于长期和德国分庭抗礼的法国,也在1940年的闪击战中投降了。所以,此时德国若是想要拿下瑞士,根本不存在什么势力牵扯的问题。但是德国并没有这样做,其一方面是因为瑞士长期保持中立,导致大量的欧洲富人,选择在这里定居或者存储财富,这里面不仅有犹太人的,也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还有日耳曼人的,瑞士银行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这就意味着,瑞士的背后,有着大量的欧洲权贵阶层撑腰,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必然会支持瑞士的中立。所以,在政治上,瑞士是有着一定底气的。如果德国那瑞士开刀,就是与西欧为敌,与大半个西方世界为敌,同时也是在与自己为敌。而另一方面就是,瑞士本身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瑞士这个国家的人素来尚武,早年瑞士的雇佣兵在欧洲可是香饽饽。没办法,瑞士这个国家,大半都是山地,地无三尺平,被称为“欧洲屋脊”,耕地很少。原本国家地盘就够小了,土地还十分贫瘠,不产粮食。为了生存,瑞士就只能去搞副业。这就和当初的维京海盗一样,如果不是北欧生存环境恶劣,他们多半也不会南下来打劫。当然了,瑞士人民风还是比较淳朴,没有选择去打家劫舍。他们是组建雇佣军团,去给周边的这些大国卖命。当然了,这雇佣军团不是一般人就能当的,其需要有着超强的业务能力,不然人家花钱雇你干嘛?而瑞士军团,向来是以战斗勇猛,能打胜仗著称,尤其是他们的“忠诚”,在当时的欧洲可是有口皆碑。只要舍得花钱,他们就舍得卖命。后来瑞士因为要搞中立,加上雇佣军团消耗很大,所以逐渐的退出了雇佣兵这一行业。但是,瑞士人尚武传统却被保留了下来。而且瑞士也很清楚,想要在这大国夹缝中求生存,自己没有实力是不行的。所以,即便是成为了永久中立国,瑞士也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甚至于还更加注重军事发展。他们实行民兵制,虽然平时连常备军都没有,但只要有战争,那就是举国动员,全民皆兵。二战时期的瑞士,人口不过四百来万,但是人家可以随时拉起一支五十万的大军。这些人虽说都只是民兵,算不得正规军,但是人家也是长期接受军事训练的。在瑞士,所有年满20周岁的健康男性,都需要接受近一年时间的军事训练。而且每一个经过军事训练的民兵,能能够长期保有自己的单兵装备和武器。或许瑞士民兵的武器装备不如德军,但人家是主场山地作战,可以最大程度的弥补武器差距。瑞士为了防备周围的邻居,在国土防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利用瑞士的山地地形,到处建地堡,挖堑壕,防御工事多不胜数,号称“每个瑞士人都能在坑里找到自己的位子!”当然,即便是这样,瑞士和德国的军事实力差距依然很大,基本没什么胜算。但可以确定的是,德国想要啃下瑞士这块硬骨头,怎么也得崩碎两颗牙。然后最终就得到了阿尔卑斯山区的一块穷到叮当烂响的破地儿和一堆废墟。对于瑞士而言,这就足够了。只要他们有实力够让德国付出足够大的代价,那么德国就得考虑一下进攻瑞士的计划。毕竟为了一个小小的瑞士,去付出巨大的伤亡,明显不太划算。与其费力不讨好,还不如放任不管,反正瑞士对自己造不成多大威胁。所以,想要保持中立,没点实力还真不行。当然了,你的实力也不能太强了,毕竟人家不放心啊。如果当年瑞士有着百万大军,你看德国会不会让他中立?恐怕第一个收拾的 就是他。就算你宣称自己是中立国,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谁又会相信呢?总的来说,搞中立是一件非常困哪的事情,你不能太强,但也不能太弱。你需要让别人知道,你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同时还得要让别人相信你没那个野心和能力去搞扩张。瑞士正好符合这个条件,这也成为了他们地处战争中心,却能够保持永久中立,连一战和二战都能置身事外的重要原因。而因为长期的远离战争,瑞士也一直发展的比较好。尤其是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其作为欧洲的一方净土,得到大量的财富涌入,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非常的坚实的基础。如今的瑞士虽然人少地盘小,但经济水平极高,是正儿八经的发达国家。其在2019年的GDP多达7000亿美元,人均GDP超过8万美元,妥妥的高收入水平国家。在这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然汇集了包括诺华、罗氏、雀巢、ABB集团等14家世界500强公司。其中诺华和罗氏公司,分别是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制药公司,他们两家的体量加起来,足以笑傲全球。而雀巢公司则全球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年利润超千亿。至于ABB集团,那更是制造业巨头,在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占据着领先地位。小小的瑞士,能够拥有这么多的大企业,其经济实力之雄厚,可见一斑。而这些成就,与其长期以来的中立国身份,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因为中立,估计瑞士早就成了他国后院儿了。

    赞(0)
    【声明】:本博客不参与任何交易,也非中介,仅记录个人感兴趣的主机测评结果和优惠活动,内容均不作直接、间接、法定、约定的保证。访问本博客请务必遵守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定与规则。一旦您访问本博客,即表示您已经知晓并接受了此声明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