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主要讲解“Linux基础命令df的用法”,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看看。本文介绍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实用性强。下面就让小编来带大家学习“Linux基础命令df的用法”吧!
df
显示磁盘分区上的磁盘使用状况,可以显示出文件系统名称、大小、挂载点等信息。df显示包含每个文件名参数的文件系统上可用的磁盘空间。如果不给出文件名,则显示所有当前挂载的文件系统上可用的空间。默认情况下,磁盘空间显示在1K的块中,除非设置了环境变量POSIXLY_RIDER,在这种情况下使用512个字节块。
如果参数是包含已挂载文件系统的磁盘设备节点的绝对文件名,df将显示该文件系统上的可用空间,而不是包含设备节点的文件系统(始终是根文件系统)。这样做的各种系统都需要非常不可移植的文件系统结构知识。
此命令的适用范围:RedHat、RHEL、Ubuntu、CentOS、SUSE、openSUSE、Fedora。
1、语法
df [OPTION]… [FILE]…
2、选项列表
选项 |
说明 |
–help |
帮助 |
–version |
显示命令版本信息 |
-a | –all |
显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含虚拟文件系统 |
[文件] |
显示指定文件所在的文件系统信息 |
-B | –block-size=SIZE |
设置显示时的块大小 |
–direct |
显示文件的统计信息,而不是挂载点 |
–total |
产生一个总和 |
-h | –human-readable |
以更加易读的方式来显示 |
-H | –si |
以更加易读的方式显示,但是使用1000为一个单位,而不是1024 |
-i | –inodes |
显示inode信息 |
-k |
等价于”–block-size=1k” |
-l | –local |
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
–no-sync |
在获取使用信息之前,不唤醒同步 |
–sync |
在获取信息之前唤醒同步 |
-P | –portability |
使用POSIX输出格式 |
-t | –type=TYPE |
显示指定类型的文件系统信息 |
-T | –print-type |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
-x | –exclude-type=TYPE |
不显示指定的文件系统 |
该指令显示的值的单位是“–block-size”、“DF_BLOCK_SIZE”、“BLOCK_SIZE”,、BLOCKSIZE”这是四个值中第一个可用的值。 除了第一个值是用户设定的,其他3个都是环境变量。如果这四个值没有可用的,那么默认是1024(如果设置了POSIXLY_CORRECT,那么就是512)。
显示的单位可能是:KB,1000;K,1024;MB,100*100;M,1024*1024。
3、实例
1)使用“-h”选项,以方便阅读的方式显示文件系统信息
|
2)使用“-T”选项,显示出文件系统的类型
|
3)使用“-B”选项,指定显示时的块大小是2048kb。注意结果可以和上面对比一下
|
4)使用“-t”选项,指定显示“ext4”类型的文件系统信息
|
到此,相信大家对“Linux基础命令df的用法”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妨来实际操作一番吧!这里是云搜网网站,更多相关内容可以进入相关频道进行查询,关注我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