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idc行业现状(idc行业趋势)

本文目录:

2021年我国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我国大数据产业开始已进入深化阶段

中国大数据产业从萌芽到如今渐成体系,已走过将近10个年头。“十四五”开局之年,大数据产业也进入了集成创新、深度应用的新阶段。大数据在医疗、工业、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技术加快创新突破,大数据融合应用重点从虚拟经济转变为实体经济;大数据底层技术方面,信息安全、模式识别、语言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高性能计算等加快突破,大数据技术领域逐渐补齐短板,并进一步强化长板。

2021年市场规模接近900亿元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行业取得快速发展,赛迪CCID统计,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19.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6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8.0%,大数据市场规模包含了大数据相关硬件、软件、服务市场收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并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伴随国家快速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等发展建设,未来大数据行业对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创新驱动、融合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拓宽,大数据市场也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

金融行业是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最大的下游行业

大数据分析行业是指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规模巨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挖掘、应用等,实现大数据价值,并以产品或服务等形式,赋能客户数字化运营的大数据细分行业。近年来,伴随下游行业对全业务流程数字化运营需求的持续广泛和深入,大数据分析市场取得了良好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根据赛迪的数据,2021年我国大数据分析市场下游行业中,金融、政府、电信和互联网位居应用领域前四名,市场占比分别为19.1%、16.5%、15.2%和13.9%,合计超过60%。

大数据软件与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需求开始不断提升,大数据硬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我国大数据市场结构中,大数据硬件、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市场占比分别为40.5%、25.7%和33.8%,市场规模分别为349.5亿元、221.8亿元和291.7亿元。近几年大数据硬件的占比在逐渐下降,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占比在逐步提高。未来我国大数据软件和服务市场相比硬件市场将呈现更好的发展态势。

不同类型大数据企业竞争程度差异极大

目前,IT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层次分布,有做服务器和底层系统的,有做软件的,有做应用的,大数据也需要在原有的架构上加以发展。原来做基础设施的企业,如联想、华为,也要向大数据转型,提供低成本、低能耗的大型存储器,这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中间层是类似Hadoop、MapReduce的数据分析软件,原有的软件产业也要转型,由卖软件转为以数据为中心。再往上就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数据应用服务公司,需要增加数据分析的效用。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光环新网投资价值分析,IDC行业的未来王者?

1.成长历程

1999年,光环新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获得ISP服务资质(瀛海威听过吧?当时的老大,连移动都是靠ISP起家)

2001年,获得电信和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2002年,建设自有北京东二环B2互联网数据中心,率先在北京进入IDC业务。

2007年,北京东环B1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成投入运营,自建面积达3000平米。

2009年,公司股份改制,更名为:北京光环新网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 酒仙桥数据中心 建成投入运营。

2013年, 燕郊云计算基地 一期数据中心建成投入运营。

2014年,公司登陆创业板,股票代码 300383, 股票名 光环新网 。

2015年,全资收购 中金云网、无双 科技 ,进入大数据分析领域。

2016年,公司与 亚马逊AWS 签订协议,运营AWS中国区域云服务;房山云计算基地项目一期顺利封顶, 酒仙桥二期、太和桥数据中心 均投入运营。

2017年, 上海嘉定 云计算基地投入运营,云计算业务发展壮大,获得云服务经营许可证

2018年, 房山数据中心 新建成投入运营。

2.经营现状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

(1)IDC业务

目前在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拥有8处数据中心,规模近40万平米,可容纳约5万个机柜;在建的新数据中心项目5个,设计容量约5万个机柜。IDC业务还在不断扩大,公司继续成长。

(2)云计算业务

公司运营的AWS中国区云服务进展顺利,可提供175项相关服务,也是公司的业务大头。

子公司光环云数据,基于亚马逊AWS云服务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上线INSPIRE平台,赋能云生态。

子公司无双 科技 ,向客户提供SaaS服务,SEM多渠道管理系统对接百度搜狗、谷歌、360,客户来源广泛,覆盖2B和2C市场,是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细分领域服务商。最近引入了战投开城国际控股。

3.估值水平

为了与国际IDC行业的同行相比,采用EV/EBITDA估值法(企业价值倍数),以2019年报为基准,全球主要IDC企业均值19倍,平均增速约为13%;龙头Equinix为20倍,增速11%;Digtal Realty为18倍,增速为8%;我们国家的龙头万国数据为29倍(在美国上市), 光环新网19年为16倍,在行业内明显低估,而且增速达到了30%,处于高速发展期。

4.财务状况

由于自建项目较多,投入大、周期长,近几年ROE维持在10%左右,但净利润和营收还能保持一定的增速,只不过相比于起步阶段,明显放缓了。

负债率在最近的几个财报季里面都是维持在35%左右,还是比较 健康 的。

现金流从年报季来看,是比较紧张的,大都是自建项目影响,但是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市场对大数据和云计算这方面的需求暴增,所以今年的业绩还是非常亮眼的。

现在期待的是定增落地和新基建Reits发行成功,届时将有机会向轻资产转变。

IDC服务商划分为三类:

1.基础电信运营商

公司: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

特点:拥有大量基础设施,在宽带资源和接口上具有明显优势,占据最大市场份额,但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2.云服务商

公司: 亚马逊云、谷歌云、阿里云 等。

特点:主要作用是为了承载自身的业务需求,国外模式为规模自建+租用为主,国内模式为大规模自建+租用+共建。

3.第三方IDC服务商

公司: Equinix、万国数据、宝信软件、数据港、光环新网 等。

特点:具有专业的建设和运维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式的服务,未来趋势就是向规模化和集中化发展。

光环新网是传统的第三方IDC服务商,后续的业务增长动力还是需要靠云计算来推动,而且现在云计算行业还是处于初期阶段,增长空间很大,未来必定可以达到万亿规模,天花板非常高,不必担心行业的发展潜力。

1.毛利率高于同行

之前证监会还专门发函询问公司的毛利润问题,公司解释是由于拥有自有土地以及房产,而其他公司譬如万国数据的数据中心位于自有厂房的比例仅为9.7%,其余90.3%位于租赁的数据中心建筑物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公司属于零售型IDC,在建立数据中心之前没有确定客户,数据机柜签约订单在不断扩张中逐渐下降。所以,光环新网的毛利率相比宝信软件、数据港、万国数据等这些大批发商就更高了,他们只有20-30%,光环却有50%多,特别显眼。

但正是由于光环新网属于零售IDC,没有绑定的大客户,所以二季度的业绩增速预期不高,批发型IDC抱大腿虽然毛利率不高,但业绩确定性就比较强。所以市场资金就去追逐宝信软件、数据港,给的估值也是相当高。

2.地域布局良好

光环新网8个数据中心全都布局在一线城市和周边,现有的资源可以容纳5-8万机柜,等后续在建项目完工,三年内预期容纳10-15万机柜,行业优势非常显著!

此外,一线城市周边,高价值客户极多,合约签订之后一般都是常年合作,机柜的出租率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有利于持续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3.数据中心自建

公司的数据中心基本都是自有土地,相对于那些租赁土地来发展的对手来说,光环的摊销和折旧会少很多,融资成本也会低不少,这也就是光环能够保持合理负债率的原因之一了。

机构之前预测光环新网2020年全年净利润为10亿,考虑市场对 科技 股情绪较高,可以给予35-40倍PE估值,那么对应的 合理市值区间就是350亿-400亿,对应的合理股价区间就是23-26元。现在股价是22.36元左右,刚刚回到合理估值区间以下。 如果看好云计算+IDC这个行业,那么现在考虑光环新网作为配置仓,我认为是很不错的。

个人观点:

1.优质赛道

IDC行业是未来非常优质的行业赛道,万亿级别的规模妥妥的,像光环这种零售型IDC预计要等流量全面爆发,才会有更好的表现机会,暂时落后于对手不足为虑。

众所周知,受到今年疫情冲击,5G时代的来临是被推迟的,再加上现在还没有现象级的云应用面世,整个行业还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空间广大。

2.长期思维

个人认为,如果光环新网能够拿2-3年,可能会有不小的收获,15万的总机柜规划,2021、2022年零售净利润释放会很好。

光环目前是国内IDC企业里唯一有条件发Reits的,后面要是成功发行,估值水平还能提升,另外外资是习惯用EV/EBITDA估值的,目前光环外资有定价权,因为国内增速(30%)是高于国外的(13%),EV/EBITDA倍数势必也会适当高于国外相关企业。

3.分拆上市

其实,光环新网可能还有一个小彩蛋,就是把无双 科技 剥离出去,作为纯正的SaaS企业去科创板上市,以科创板的高估值定价和想象空间,必定会大幅提高光环新网的估值。

1.所处IDC行业前景广阔,天花板高,是具有政策扶持的朝阳行业。

2.数据中心布局在一线城市及周边,以零售为主,高价值客户多,营收毛利润远高于同行,成长能力较强。

3.扩张模式以自建为主(自有土地),融资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强。

4.公司EV/EBITDA倍数低于同行,估值处于合理偏低水平,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

1.IDC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长,涉及的流程也非常多,光环的项目都在核心城市附近,政策监管趋严,可能会影响到项目交付进度。

2.与亚马逊AWS云服务只不过是合作关系,中美长期对立局势下,可能会影响到合作关系,目前亚马逊云在中国有两个合作伙伴(另一个在宁夏),不排除合作终止的可能。

3.云计算发展目前还是要看5G,但今年疫情影响已经降低了国内的5G建设速度,所以不排除后续云计算业务低于预期的可能,这会切实影响利润增速。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光环新网的全部理解,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点思路。

IDC行业现状如何,哪位能给分析一下

2013年IDC市场活力四射:2013年数据中心建设投资规模超过千亿;IDC牌照再次开放,华为、阿里云开始进军IDC行业;越来越多国际IDC巨头开始关注中国市场。

2014年IDC行业发展趋势

云计算的大规模应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蓬勃发展,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这些因素促使2014年IDC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ID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显示IDC行业整体趋势是向好的,未来行业发展将朝着规划化、专业化、集约化等方向转变,具体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产品开始转变,IDC企业从资源导向性向服务导向性转变。

传统的IDC企业提供的主要是资源,比如卖虚拟主机空间资源、卖带宽,未来将会朝着服务导向性转变,而这些服务中客户最为需要的就是“支撑客户业务不间断”的服务,哪些企业能够满足客户这一需求,向着这个方向进行技术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日趋完美的产品体验,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品质和服务模式,哪些企业就用占据行业发展的先机,在未来的IDC大战中赢得立身之地。

二网络业务从固定网络需求转向移动互联网网络需求。

无论是获取资讯还是娱乐,消费者越来越依赖手机,希望在手机上可以看视频,玩信息,聊天等,对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需求越来越大。

2013年中国移动用户约为12亿,2013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5000万,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2亿部,同比增长12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惊人,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变革,而IDC企业作为网络应用的基础服务提供商,其主要的网络业务也向移动互联网转变,推出了各种相关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双碳”下IDC行业发展趋势

IDC全称为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只提供场地和机柜的数据中心,一般称为DC(Data Center),而同时提供带宽服务的,一般称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两者有时不作严格区分。IDC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在IDC平台基础上,IDC服务商为企业和ISP、ICP、ASP等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

全球IDC行业投资现状:投资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大势所趋。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下降,但世界主要国家和企业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在这一热潮推动下,全球数据中心IT投资正在逐步回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达到2073亿美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22年投资规模将达2186亿美元。

全球IDC行业建设现状:向着大型化、集约化发展

2010年以来全球数据中心平稳增长,从2017年开始,伴随着大型化、集约化的发展,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开始缩减。据Gartner统计,截至2020年数据中心共计42.2万个,初步核算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数量进一步下降,在41万个左右。

以超大规模运营商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角度来看,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总体增长。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超大规模提供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总数增加到700个左右,较2020年同比增长17.25%。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最新预测,凭借目前已知的314个未来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规划,运营数据中心的安装基数将在三年内突破1000个大关,并在此后继续快速增长。

注:2021年数据截止2021Q3。

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体量:数据量的爆发增长带动市场规模发展

随着物联网、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以及云计算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IDC领域的发展。依据IDC发布的《数据时代2025》报告,随着5G、物联网的发展,2010-2021年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状态,2020年全球数据量为60ZB,初步统计2021年达到70ZB;预计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75ZB。

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市场对IDC行业愈发青睐,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间,全球IDC市场规模均保持正增长,且年均增速在10%左右。2021年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为679.3亿美元,同比增长9.9%。

全球IDC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即将迎来其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IDC产业将迎来其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此外,随着网络系统日趋复杂,伴随网络的带宽逐步提高,用于网络维护的成本投资逐步增加,网络管理难度也在日益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以资源外包的网络服务方式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并取得长足的发展。另外,各国政府加大了对电信宽带的投资力度,促进电信和互联网的融合。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2年全球ID行业市场收入将达746.5亿美元,增速总体保持平稳,2022-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到2027年行业规模将超过1200亿美元。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idc行业的发展现状,规模以及趋势

全球IDC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市场规模增速呈U形曲线

当前,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或机构管理IT基础设施与应用,提供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的重要平台。随着更加先进的技术的融合发展,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成为企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它不仅代表着IT产业发展的潮流,也反映了不同IT用户最迫切的核心需求。从时间上来看,数据中心功能演进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计算中心阶段、信息中心阶段和服务中心阶段。

全球IDC市场规模保持逐年增长趋势

2007-2016年,全球IDC市场规模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从增速来看,全球市场规模增速趋缓,亚太地区继续在各区域市场中保持领先,其中以中国、印度和新加坡增长最快。整体来看,全球IDC市场规模增速呈U形曲线,在2013年下降到最低点,为11.44%,经过2013年的低点之后市场规模增速开始回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ID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IDC市场规模达到451.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17.5%。美国和欧洲地区占据了全球IDC市场规模的50%以上。其中,移动互联网领域快速发展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以及网络流量的大幅增加,是保持IDC市场增速提升的主要原因。

中国IDC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IDC产业的上游行业主要为资源型服务商即基础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基础运营商主要提供基础网络、互联网带宽等资源。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将拉动IDC业务的新一轮增长。

从2015年开始,在政策的推动与云服务高速发展的影响下,IDC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年均增长率接近40%。2016年全国IDC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16亿元,预计2017年将超900亿。同时,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存在市场集中度提升的预期。

目前,国内IDC行业的主要以四股势力为主,分别为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公司为主的第一阵营,以中国移动和广电为主的第二阵营,以世纪互联、网宿科技等为代表的专业IDC运营商企业形成第三阵营,其他社会IDC企业则是第四阵营。

对于IDC行业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因此在选择研究机构时一定要先鉴别研究咨询机构的实力,以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络系统日趋复杂,伴随网络的带宽逐步提高,用于网络维护的成本投资逐步增加,网络管理难度也在日益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以资源外包的网络服务方式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并取得长足的发展。

另外,各国政府加大了对电信宽带的投资力度,促进电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IDC产业将迎来其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此外,随着物联网、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云计算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IDC领域的发展。预计2022年,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美元。

随着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对云计算、下一代网络的积极推进,国内IDC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并成为不少政府园区关注引进的重点,另一方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发展迅速,SNS、电子商务、视频等业务的大规模增加给IDC市场带来了持续的需求。IDC行业经历了转型、整合、多元化发展阶段后,逐渐变得规范、有序。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IDC的功能已经从基础业务如主机托管、带宽出租、服务器出租等拓展到网络安全服务、代维服务和数据存储等增值业务,将来IDC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国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表现在哪些方面?

大数据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易华录(300212)、美亚柏科(300188)、海量数据(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视(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创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蓝色光标(300058)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历程 市场规模 细分市场格局 应用市场格局 发展前景预测等

发展历程:十年来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我国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我国大数据产业布局相对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自2014年起,“大数据”首次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逐渐建立起来,相关政策与标准体系不断被完善,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解决方案已经发展成熟,信息社会智能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市场规模:2020年市场规模超6000亿 维持高速增长

中国大数据产业联盟发布的《2021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地图暨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18年以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VR、5G、区块链、边缘智能等新技术的交汇融合,持续加速技术创新。与此同时,伴随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热潮,各地与大数据相关的园区加速落地,大数据产业持续增长。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6388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未来三年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23年产业规模超过10000亿元。

市场格局

——细分市场格局:软硬件占据行业主要市场

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从市场结构来分,大数据产业可划分为大数据硬件、软件以及服务三类市场。

根据《IDC全球大数据支出指南》,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最大的构成部分仍然来自于传统硬件部分——服务器和存储,占比超过40%,其次为IT服务和商业服务,两者共占33.6%的比例,剩余由25.4%的大数据软件所构成。从软件角度来看,2020年中国最大的三个细分子市场依次为终端用户查询汇报分析工具(End-User

Query, Reporting, and Analysis Tools)、人工智能软件平台(AI Software

Platforms)以及关系型数据仓库(Relational Data

Warehouses),并且IDC预计,三者总和占中国整体大数据软件市场的比例接近50%。

——应用市场格局:互联网、政府、金融为大数据主要应用领域

从具体行业应用来看,互联网、政府、金融和电信引领大数据融合产业发展,合计规模占比为77.6%。互联网、金融和电信三个行业由于信息化水平高,研发力量雄厚,在业务数字化转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政府大数据成为近年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与政府数据整合与开放共享、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相关的应用需求持续火热。此外,工业大数据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新兴领域,数据量大、产业链延展性高,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大。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idc行业现状】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引用不当,请联系我们修改。

赞(0)
【声明】:本博客不参与任何交易,也非中介,仅记录个人感兴趣的主机测评结果和优惠活动,内容均不作直接、间接、法定、约定的保证。访问本博客请务必遵守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定与规则。一旦您访问本博客,即表示您已经知晓并接受了此声明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