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网络安全如何应对?——30字指南 (网络安全的对策)

网络安全是当今数字时代中至关重要的议题,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是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必要步骤。以下是网络安全应对的30字指南:

1. 建立强密码,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

2. 每个账号设置独特密码,定期更换。

3. 不在公共WiFi上输入重要资料,使用虚拟专用网络加密。

4. 避免随便打开来路不明或可疑的链接或下载的文件。

5. 安装安全软件和更新,防火墙、反病毒程序和反间谍软件等建议永远保持最新版本。

6. 尽量使用安全的浏览器,避免使用过时的浏览器。

7. 不分享个人信息。

8. 不随意公开个人信息,定期清理网络上的个人信息。

9. 不轻易泄露自己的隐私。

10. 坚持备份重要文件,多个备份并储存在不同地点。

网络安全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要做好细节才能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学习上述指南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网络安全。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
  • 网络安全风险与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地影响了网络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

  现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加速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大量在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数据就需要保护,随之而产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不断的威胁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面临威胁的防御能力,寻找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已成为当前信息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网络系统的软件、硬件及其系统中运行的所有数据受到安全昌罩运保护,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两个方面的安全—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征

  计算机网络安全有很多特征,但是最主要的是下面的五个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

  (一)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计算机中的数据如果没有经过授权,就不能随意修改的特性。就是说数据在保存或是传输过程中要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不能丢失的特性。

  (二)保密性

  保密性是指当计算机中的信息如果没有经过允许,就不能泄露给没有授权的用户,也不能以其他任何耐梁形式被非法用户进行利用。

  (三)可控性

  可控性是指当网络中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要时刻的对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差错。

  (四)可审查性

  可审查性是指当计算机网络出现了安全问题时,要有方法能检测出来,即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时能够提供解决的对策。

  (五)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计算机中的信息能够被已授权的用户进行访问并按自己的需求使用的特性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文章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出自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一)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它具有其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闷腊病毒是网络安全的最主要的威胁之一。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性、破坏性、潜伏性、隐藏性和传染性等特点。病毒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将会造成网络运行缓慢甚至瘫痪,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因此,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研究并积极的进行防护已变得刻不容缓了。

  (二)恶意攻击

  恶意攻击是一种蓄意的、人为的破坏行为,会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很大的威胁。它可以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两大类。其中,被动攻击主要是截获信息的攻击,即是攻击者从网络上窃听他人的通信内容。攻击者以获取对方的信息为目的,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取对方的机密信息,但不会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主动攻击主要是伪造、中断和篡改信息的攻击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论文伪造是指攻击者伪造信息在网络中进行传输。中断是指攻击者有意中断他人在网络上的通信。篡改是指攻击者故意篡改网络上传送的报文。无论是被动攻击,还是主动攻击都可能极大的损害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能泄漏一些重要的数据,从而给计算机网络使用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合理的防范措施必须被采用。

  三)系统漏洞

  计算机系统漏洞是指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时或在系统安全策略存在缺陷时,而让非法者或是黑客利用这些缺陷和错误植入木马、病毒对计算机进行攻击或控制,导致计算机中的资料和信息被窃取,更甚者将会破坏计算机系统,导致计算机系统的瘫痪。计算机系统漏洞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大的影响,范围包括计算机系统自身及其在计算机中运行的软件,还有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用户、服务器和网络中的路由器等等。虽然计算机系统的漏洞总是时刻存在,但是我们可以对网络中的漏洞进行修复,从而达到对计算机网络的保护。

  (四)网络黑客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从而出现了一类专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的人,那些非法分子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专门破坏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这些人就是俗称的黑客。他们在没有经过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特殊技术非法的登录到他人的计算机上,并在登录的计算机上进行一些非法的操作,如修改、破坏重要的数据等。它们还能通过程序指令达到对其他计算机的控制或是向计算机中植入一些破坏性的病毒,达到对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控制和破坏的目的。

  (五)网络通信自身存在的安全威胁

  虽说现在的网络的连接方式大都是无连接的,但是为了通信的需要,还有许多地方的连接是面向连接的方式,即物理连接方式。这就给网络安全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任何想破坏网络的人只要能实际接触到电缆且拥有适当的工具,便能将自己的计算机接到网络上,从中截取任何有用的信息。

  四、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对策

  (一)数据加密策略

  要保证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输时不被非法用户窃取、更改、删除等,应对这些数据运用加密技术进行加密处理。数据加密技术是指对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或是要进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使这些重要的信息成为密文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这样,即使攻击计算机者得到这些数据也不能正确解读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只有拥有密码的合法用户才能读懂加密后的数据,从而达到对这些数据的保护目的。加密技术的广泛使用,是计算机网络数据得到安全保证的有利工具。

  (二)数据备份策略

  对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即使做到再好的保护,也难免有被破坏的时候,也许是人为的,也许是计算机自身存在的问题,如系统崩溃等,导致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丢失修改。因此,做好对这些重要数据的备份是解决数据安全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当数据安全出现问题时,运用备份的数据就能使计算机数据还原到出错前的状态,这样给计算机用户带来的损失也最小。现今,最为常用的备份方法有:光盘备份数据、磁带备份数据、镜像备份数据等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文章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出自

  (三)病毒防护策略

  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旦遭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可能会给用户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采取各种病毒预防措施防治病毒,不给病毒以可乘之机。使用网络防病毒软件可以起到预防病毒的作用。这些防毒软件要能够预防病毒,能够检测出病毒,能够清除出现的病毒。使用的防毒软件对网络中的病毒进行正确的识别,对网络中产生的病毒进行预防、杀毒处理,从而可以彻底、完全地清除网络中的病毒。

  (四)漏洞扫描与修复策略

  漏洞扫描通常是指用计算机中的软件定期的对系统进行扫描,以检查其中是否存在漏洞,若出现漏洞应该及时进行修复。修复的方法是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运用从网络中下载的补丁等,更大限度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从而可以达到防治病毒通过漏洞入侵计算机的目的。定期的对漏洞进行修复,可以更好的保护用户安全的上网,更好的对计算机进行保护。

  (五)网络防火墙策略

  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它能通过对两个不同的网络间的通信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决定这两种网络是否可以交换信息,进行通信,从而能够对网络安全进行保护。它们主要利用的是签名技术,通过在网关处进行查毒操作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论文防火墙的使用,给网络的安全带来了很好的预防机制,它们能很有效的阻止诸如蠕虫病毒、木马病毒等在网络之间的扩散。

  (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策略

  用户要增强对网络使用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使用网络习惯,不在网上下载含有威胁病毒的软件,不浏览可能对计算机网络产生攻击的网站,对下载后的软件及时进行杀毒处理,养成经常对计算机进行扫描杀毒操作,从源头上阻击木马程序及病毒等给计算机网络造成的破坏。

  总之,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我们永不懈怠,及时解决出现的安全问题,同时高度重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预防。采用先进的技术去建立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加强用户的防范意识,构造全方位的防范策略,给计算机网络正常的运行以保证,使计算机网络更加健康的发展,从而给计算机用户带来无穷无尽的便利。

  参考文献:

  路明,李忠君.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23,9

网络安全风险与对策

网络安全

风险与对策【1】

  摘要:要使网络信息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运行,加强

网络信息安全

至关重要。

  必须全方位解析网络的脆弱性和威胁,才能构建网络的安全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本文在介绍网络安全的脆弱性与威胁的基础上,简述了网络安全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网络安全 脆弱性 威胁 技术对策

  一、网络安全的脆弱性

  

计算机网络

尤其是互连网络,由于网络分布的广域性、网络体系结构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通信信道的共用性,使计算机网络存在很多严重的脆弱性。

  1.不设防的网络有许多个漏洞和后门

  系统漏洞为病毒留后门,计算机的多个端口、各种软件,甚至有些安全产品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和后门,安全得不到可靠保证。

  2.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在网络中表现出两方面的脆弱性:一方面,网络周围电子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和试图破坏数据传输而预谋的干扰辐射源;另一方面,网络的终端、打印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泄露,可以将这些数据(包括在终端屏幕上显示的数据)接收下来,并且重新恢复。

  4.串音干扰

  串音的作用是产生传输噪音,噪音能对网络上传输的信号造成严重的破坏。

  5.硬件故障

  硬件故障可造成软件系统中断和通信中断,带来重大损害。

  6.软件故障

  通信网络软件包含有大量的管理系统安全的部分,如果这些软件程序受到损害,则该系统就是一个极不安全的网络系统。

  7.人为因素

  系统内部人员盗窃机密数据或破坏系统资源,甚至直接破坏网络系统。

  8.网络规模

  网络规模越大,其安全的脆弱性越大。

  9.网络物理环境

  这种脆弱性来源于

自然灾害

  10.通信系统

  一般的通信系统,获得存取权是相对简单的,并且机会总是存在的。

  一旦信息从生成和存储的设备发送出去,它将成为对方分析研究的内容。

  二、网络安全的威胁

  网络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

  造成这两种威胁的因有很多:有人为和非人为的、恶意的和非恶意的、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等,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1.人为的无意失误

  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人为的恶意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更大威胁,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

  此类攻击又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是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

  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卖银卜和漏洞的。

  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搏姿,黑客攻入网络内部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

  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网络安全的技术对策

  一个不设防的网络,一旦遭到恶意攻击,将意味着一场灾难。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克服脆弱、抑制威胁,防患于未然。

  网络安全是对付威胁、克服脆弱性、保护网络资源的所有措施的总和。

  针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对策。

  从法律、制度、管理和技术上采取综合措施,以便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安全效果。

  技术措施是最直接的屏障,目前常用而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对策有如下几种:

  1.加密

  加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信息的非授权泄露。

  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

  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

网络节中穗点

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

  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形形的

加密算法

来具体实施的,加密算法有许多种,如果按照收发双方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可分为常规密码算法和

公钥

密码算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加密,还可以实现

数字签名

、鉴别等功能,有效地对抗截收、非法访问、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冒充、抵赖、重演等威胁。

  因此,密码技术是信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

  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机制提供了一种鉴别方法,以解决伪造、抵赖、冒充和篡改等安全问题。

  数字签名采用一种数据交换协议,使得收发数据的双方能够满足两个条件:接受方能够鉴别发送方宣称的身份;发送方以后不能否认他发送过数据这一事实。

  数据签名一般采用不对称加密技术,发送方对整个明文进行加密变换,得到一个值,将其作为签名。

  接收者使用发送者的公开密钥签名进行解密运算,如其结果为明文,则签名有效,证明对方省份是真实的。

  3.鉴别

  鉴别的目的是验明用户或信息的正身。

  对实体声称的身份进行唯一地识别,以便验证其访问请求、或保证信息来自或到达指定的源目的。

  鉴别技术可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有效地对抗冒充、非法访问、重演等威胁。

  按照鉴别对象的不同,鉴别技术可以分为消息源鉴别和通信双方相互鉴别。

  鉴别的方法很多;利用鉴别码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利用通行字、密钥、访问控制机制等鉴别用户身份,防治冒充、非法访问;当今更佳的鉴别方法是数字签名。

  利用单方数字签名,可实现消息源鉴别,访问身份鉴别、消息完整性鉴别。

  4.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对策,它的目的是防止非法访问,访问控制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系统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

  一般采用基于资源的集中式控制、基于源和目的地址的过滤管理、以及网络签证技术等技术实现。

  5.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

信息安全技术

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连环境中。

  在大型网络系统与因特网互连的之一道屏障就是防火墙。

  防火墙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其基本功能为: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

网络攻击

进行检测和和告警。

  随着

计算机技术

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日益成为工业、农业和国防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交换手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对策,对于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张世永.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3.

  崔国平.国防信息安全战略.北京:金城出版社,2023.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仿真与应用【2】

  摘 要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采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代理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物理防范技术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同时,人们开始采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辅助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为提高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支持向量机

的评价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采用该模型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具有一定可行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安全风险评估 仿真

  当今时代是

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应用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空前便利。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安全技术和策略保证网络运行安全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很早前就受到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关注,但发展至今,该技术尚需要依赖人员能力和经验,缺乏自主性和实效性,评价准确率较低。

  本文主要以支持向量机为基础,构建一个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综合数值化分析方法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价,以期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1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网络安全风险模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评估结果,本文主要基于支持向量机,结合具有良好泛化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组合核函数,将信息系统样本各指标特征映射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构成更优分类超平面,构造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二分类评估模型。

  组合核函数表示为:

  K(x,y)=d1Kpoly(x,y)+d2KRBF(x,y) d1+d2=1

  Kpoly为多项式核函数,KRBF为径向基核函数。

  组合核函数能够突出测试点附近局部信息,也保留了离测试点较远处的全局信息。

  本文主要选用具有良好外推能力的d=2,d=4阶多项式。

  另外一方面,当%l=1时,核函数局部性不强,当%l=0.5时,核函数则具有较强局部性,所以组合核函数选用支持向量机d=2,%l=0.5的组合进行测试。

  2仿真研究

  2.1数据集与实验平台

  构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前,需要在深入了解并归纳网络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能够反映评估对象安全属性、反映网络应对风险水平的评估指标,根据网络安全三要素,确定资产(通信服务、计算服务、信息和数据、设备和设施)、威胁(信息篡改、信息和资源的破坏、信息盗用和转移、信息泄露、信息丢失、网络服务中断)和脆弱性(威胁模型、设计规范、实现、操作和配置的脆弱性)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从网络层、传输层和物理层三方面出发,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将选取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划分为可忽略的风险、可接受的风险、边缘风险、不可接受的分享、灾变风险五个等级。

  在此之后,建立网络评估等级,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等级定为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很不安全四个等级。

  确定评价指标后,构造样本数据集,即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

  为验证模型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之前研究中所使用的有效的网络实验环境,构建实验网络,在实验网络中设计网络中各节点的访问控制策略,节点A为外网中的一台PC机,它代表的是目标网络外的访问用户;节点B网络信息服务器,其WWW服务对A开放,Rsh服务可监听本地WWW服务的数据流;节点C为数据库,节点B的WWW服务可向该数据库读写信息;节点D为管理机,可通过Rsh服务和Snmp服务管理节点B;节点E为个人计算机,管理员可向节点C的数据库读写信息。

  2.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实现

  将数据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如果每一个训练数据可表示为1?6维的行向量,即:

  Rm=

  那么,整个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能指标矩阵为:

  Rm=

  将这M个项目安全性能指标矩阵作为训练数据集,利用训练数据集对二分类评估模型进行训练,作非线性变换使训练数据成为线性可分,通过训练学习,寻找支持向量,构造更优分类超平面,得出模型决策函数,然后设定最小误差精度和更大训练次数,当训练精度小于预定目标误差,或是网络迭代次数达到更大迭代次数,停止训练,保存网络。

  采用主成分析法即“指标数据标准化――计算协方差矩阵――求解特征值和U值――确定主成分”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消除冗余信息,提取较少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将原有指标信息反映出来,提高评价准确率。

  实际操作中可取前5个主成分代表16个指标体系。

  在训练好的模型中输入经过主成分析法处理后的指标值,对待评估的网络进行评估,根据网络输出等级值来判断网络安全分等级。

  2.3实验结果与分析

  利用训练后的网络对测试样本集进行测试后,得到测试结果。

  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二分类评估模型能正确地对网络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价,评估准确率高达100%,结果与实际更贴近,评估结果完全可以接受。

  但即便如此,在日常管理中,仍需加强维护,采取适当网络安全技术防范黑客攻击和病毒侵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3结语

  总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风险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二分类评估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该模型在网络安全风险的量化评估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未来,我们还应考虑已有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因素等对网络安全的影响,通过利用网络数据,进一步改进评估模型和相关评估方法,以达到完善评估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步山岳,张有东.计算机安全技.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10.

   张千里.网络安全新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

   冯登国.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科技出版社,2023,9.网络安全的对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网络安全的对策,网络安全如何应对?——30字指南,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网络安全风险与对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赞(0)
【声明】:本博客不参与任何交易,也非中介,仅记录个人感兴趣的主机测评结果和优惠活动,内容均不作直接、间接、法定、约定的保证。访问本博客请务必遵守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定与规则。一旦您访问本博客,即表示您已经知晓并接受了此声明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