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网络安全设计的通用原则 (网络安全通用设计)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而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重视却不足。在网络环境下,不断涌现的各类安全问题,加剧了网络空间的不安全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为此,网络安全设计成为了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一项任务。本文将从网络安全设计的角度,出,以助力各种网络系统的构建。

1.授权原则

授权原则是网络安全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只允许有权者访问相关的资源和数据,能够有效地保障网络资源的安全。授权原则是基于强制访问控制的,即需要在系统中设定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在网络系统中,对于不同权限用户所能执行的不同操作或访问的不同数据,需要有精确的区分和设计,以保证各个角色的数据安全、网络系统和业务可靠性。

2.不可伪造原则

不可伪造原则是指,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访问等可以被安全地保护,不容易被篡改、修改或冒用。这样可以防止黑客对网络系统的恶意攻击和破坏,防止数据泄露及业务错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是网络安全设计原则中最基本的安全技术。

3.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网络系统中所存储的数据和信息,只能被授权使用者阅读和处理,不能被其他未授权人员所获取。例如,对于客户的个人资料和银行卡信息等,应当被加密保护,不允许随意泄露。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加密和授权,确保安全的处理和存储。

4.可用性原则

可用性原因,是指网络系统需要保障其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适用性。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包括了对于系统硬件、软件等的稳定性和运行效果的可靠性,还有对于用户的操作体验的友好性和便利性。要实现网络系统的高可用性,需要进行全面的技术设计和稳定化环境设置。

5.完整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的目的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原始性,防止数据、信息等被损毁或篡改。例如,网络系统中的银行转账信息,需要被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防止恶意修改等问题的出现。在网络系统中,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验证和监管,避免任何数据的篡改行为的出现。

以上所述的,是当今设计网络安全的重要标准。在设计网络系统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全面、科学的安全规划和设计,并配合适当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才能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用户的操作体验性。希望本文提示有关的网络设计师和网络管理者引起足够的关注,致力于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网络安全有哪些内容?

网络安全有哪些内容?

1

网络安全

的基础知识。

如果把一封信锁在保险柜中,把保险柜藏起来,然后告诉你去看这封信,这并不是安全,而是隐藏;相反,如果把一封信锁在保险柜中,然后把保险柜及其设计规范和许多同样的保险柜给你,以便你和世界上更好的开保险柜的专家能够研究锁的装置,而你还是无法打开保险柜去读这封信,这才是安全。——Bruce Schneier

网络安全的一个通用定义是指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简单的说是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识别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能力。

网络安全在不同的环境和应用中有不同的解释:

运行系统安全。包括计算机系统机房环境的保护,法律政策的保护,计算机结构设计安全性考虑,硬件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

计算机操作系统

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电磁信息泄露的防护等。本质上是保护系统的合法操作和正常运行。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踪、

计算机病毒

防治和数据加密等。

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进行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本质上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网络安全的基本需求:可靠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可控性、可审查性、真实性。

本讲的网络安全只要是指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密码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保护在公有通信网络中传输、交换和存储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并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不涉及网络可靠性、信息可控性、可用性和互操作性等领域。

网络安全的主体是保护网络上的数据和通信的安全。

数据安全性是一组程序和功能,用来阻止对数据进行非授权的泄漏、转移、修改和破坏。

通信安全性是一些保护措施,要求在电信中采用保密安全性、传输安全性、辐射安全性的措施,并依要求对具备通信安全性的信息采取物理安全性措施。

2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以其开放、共享的特性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网络上各种新业务的兴起,比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货币、网络银行,以及各种专业用网的建设,使得各种机密信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犯罪事件逐年攀升,已成为普遍的国际性问题。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发起的信息安全事件频繁出现,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近年来,计算机病毒、木马、蠕虫和黑客攻击等日益流行,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危害,并对Internet及国家关键信息系统构成严重威胁。绝大多数的安全威胁是利用系统或软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来达到破坏系统、窃取机密信息等目的,由此引发的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如2023年暴风影音漏洞导致了大规模的断网事件,2023年

微软

极光漏洞导致Google被攻空明击事件。

0 day漏洞,又称零日漏洞,指在安全补丁发布前被了解和掌握的漏洞信息。利用0 day漏洞的攻击称为0 day攻击。2023年9月27日,微软提前发布MS06-055漏洞补丁,修补了一斗渣告个严重等级的IE

图像处理

漏洞。事实上,这个漏洞在当时属于零日漏洞,因为在微软公布补丁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出现了利用这个漏洞的木马。

已被厂商知道,厂商已修复一段时梁坦间的漏洞称为n day漏洞。以前人们没有打安全补丁的习惯,导致n day漏洞也造成了很大损失,从

冲击波

开始人们逐步养成了打补丁的习惯,安全厂商也根据公开漏洞信息检测攻击。

网络安全五个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以及不可抵赖性。这五个属性适用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教育、娱乐、医疗、运输、国家安全、电力供给及通信等领域。

之一、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者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保密性是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获取与使用。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国家机密,也包括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商业机密或者工作机密,还包括个人信息。人们在应用网络时很自然地要求网络能够提供保密服务,而被保密的信息既包括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也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棚凯息。

第二、完整性

数据未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袜码性。即信息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或丢失的特性。数据的完整性是指保证计算机系统上的数据和信息处于一种完整和未受损害的状态,这就是说数据不会因为有意或者无意的事件而被改变或丢失。除了数据本身不能被破坏外,数据的完整性还要求数据的来源具有正确性和可信性,也就是说需要首先验证数据是真实可信的,然后再验证数据是否被破坏。

第三、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对信息或资源的期望使用能力,即可授权实体或用户访问并按要求使用信息的特性。简单来说,就是保证信息在需要时能为授权者所用,防止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系统拒绝服务。比如网络环境下的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第四、可控性

可控性是人们对信息的传播路径、范告和哪围及其内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即不允许不良内容通过公共网络进行传输,使信息在合法用户的有效掌控之中。

第五、不可抵赖性

也就是所谓的不可否认性。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确信参与方的真实统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否认和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或者承诺。简单来说,就是发送信息方不能否认发送过信息,信息的接收方不能否认接收过信息。

网络安全通用设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网络安全通用设计,网络安全设计的通用原则,网络安全有哪些内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赞(0)
【声明】:本博客不参与任何交易,也非中介,仅记录个人感兴趣的主机测评结果和优惠活动,内容均不作直接、间接、法定、约定的保证。访问本博客请务必遵守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定与规则。一旦您访问本博客,即表示您已经知晓并接受了此声明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