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掌握金融网络安全常识,提高投资安全水平 (金融网络安全常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金融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互联网时代,投资者除了需要关注市场资讯以外,还需要了解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投资安全水平。

一、金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金融网络安全是指针对金融系统和金融业务运行过程中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的综合管理与保障。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金融业务开始向在线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变,这些变化都给金融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旦金融网络安全遭到攻击,不仅会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还会给社会带来诸如信任危机、社会不稳定等重大影响。

二、金融网络安全威胁及应对措施

1.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是指攻击者通过制造与金融机构相似的网站、发送含有恶意软件的电子邮件等方式,引诱用户输入个人信息、账户密码等,从而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用户的信息资产。防范网络钓鱼我们应该保持警惕,避免轻信陌生网站和电子邮件,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2.网络欺诈

网络欺诈是指攻击者通过虚假信息诱骗用户进行交易或转移资金等手段,从而获取非法收益。应对网络欺诈需要注意交易安全,避免轻信不明来源的信息和交易要求等。

3.密码破解

密码破解是指攻击者通过暴力破解、社会工程学、钓鱼等方式获取用户的账户密码,从而达到盗取信息的目的。为防止密码破解,我们需要注意密码安全,定期更换密码,且密码强度应尽量大,不要使用易被猜测的组合。

4.恶意软件

恶意软件是指挂马、病毒、木马等计算机程序,它们利用漏洞和弱点侵入用户计算机,从而窃取、篡改、毁坏用户数据。在防范恶意软件攻击时,我们需要加强计算机安全,保证软件及系统及时升级,同时避免下载不明来源应用程序。

三、金融网络安全常识

除了了解金融网络安全威胁及应对措施外,我们在日常投资中还需要了解一些金融网络安全常识,以提高投资安全水平。

1.不要在不明网站、不安全WiFi等环境下进行金融交易;

2.注意密码安全,密码强度应尽量大,不要使用易被猜测的组合;

3.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程序;

4.使用正规的安全软件保护计算机与移动设备,同时定期对其进行查杀和升级;

5.及时关注金融产品的安全状况和市场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掌握;

6.避免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应用程序和插件;

7.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四、结语

金融网络安全常识是每个投资者必须掌握的,只有加强安全意识和保持警惕,才能为自身在投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保障,降低投资风险,尽可能避免被各种形式的网络攻击所侵害。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警觉金融网络安全问题,加强自身的防范,从而保障自身的投资安全。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互联网金融可能面临哪些风险?如何避免?

互联网金融可能面临哪些风险?如何避免?

之一是信用违约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否实现其承诺的投资收益率。例

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当前的收益率低于5%,且余额宝的性质是货币市场基金。但百度百发的预期收益率高达8%,这就不由得让我们想问,百发最终投资的基础

资产是什么?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国内制造业存在普遍产能过剩、国内服务业开放不足、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如何实现

8%的高收益?除了给企业做过桥贷款、以及给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外,还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资渠道?

第二是期限错配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是期限较长的,而负债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当

然,金融机构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因此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联想到百度百发给出的承诺是

允许投资者随时赎回,这无疑更大程度地加剧了流动性风险。既要允许随时赎回,还能给出8%的预期收益率,这当然令缺乏经验的投资者欢欣鼓舞,但也会令富有

经验的投资者疑虑重重。

第三是乎枯历最后贷款人风险。如

前所述,尽管商业银行也面临期限错配风险、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面临信用违约风险与期限错配风险,但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商业银行最终

能够获得央行提供的最后贷款人支持。当然,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价的,例如商业银行必须缴纳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自有资本充足率必须高于8%、必须满足

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拨备与流动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监管缺失的格局,因此运营成本较低,但如果缺乏最后贷款人保护,那么一旦互联网

金融产品违约,最终谁来买单?互联网金融企业有能力构筑强大的自主性风险防御体系吗?

除上述传统风险外,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还面临一系列独特风险,以下笔者将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来依次梳理这些风险:

其一是法律风险。目

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域,稍有不慎就可能

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例如,前段时间湖北省的天力贷在运行半年后被挤兑、停止运转后,就是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立案的。

由于缺乏门槛与标准,导致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鱼龙混杂,从业者心态浮躁、一拥而上,一旦形成互联网金融泡沫,并出现较大幅度违约的格局,就很容易导致

中国过早收紧对互联网金融的控制,从而抑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应避免重蹈当年信托业、证券业发展初期的乱象。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一

方面,互联网金融创新使得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虚拟货币(例如Q币)是否应该计入M1?再如,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受法定存

款准备金体系的约束,这实际上导致了货币乘数的放大。又如,如何来看待传统货币与虚拟货币之间的互动与转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削弱了中央

信贷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传统融资渠道被收紧,那么很可能会考虑到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融资。事实上,最近一年来中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大发展,

其宏观背景败岩就与中国收紧了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控,导致地岁搜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等市场主体不得不寻找新的融资来源有关。

其三是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首先,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此举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确地衡量被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如前所述,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那么,谁来验证最终借款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有无独立第三方能够对此进行风险管控?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监守自盗行为?毕竟,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互联网P2P类公司中,有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的仅占两成左右。

其五是技术风险。与

传统商业银行有着独立性很强的通信网络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议,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

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目前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账户被盗风险较大,阻碍了不少人参与互联网金

融,这其中绝非没有专业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这无疑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

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上所述,既然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起步阶段就面临如此之多的风险,那么是否就应该以此为由放慢甚至扼杀这一宝贵的金融创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有关各方

应该在充分考虑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的相关建议包括:之一,应充分加强行业自律。用行业准入来替代审批,通

过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助于规范行业的发展,并避免的过度介入。目前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以及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等,都是有益的尝试;第二,

应该加强投资者教育,充分向投资者提示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且这一风险显著高于投资类似的传统金融产品的风险;第三,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管

理,从更高层次上来防范黑客攻击导致的系统瘫痪;第四,监管机构应该构建灵活的、富有针对性与弹性的监管体系,既要弥补监管缺位,又要避免过度监管。

关于金融网络安全常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赞(0)
【声明】:本博客不参与任何交易,也非中介,仅记录个人感兴趣的主机测评结果和优惠活动,内容均不作直接、间接、法定、约定的保证。访问本博客请务必遵守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定与规则。一旦您访问本博客,即表示您已经知晓并接受了此声明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