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乌云网络安全事件引发关注: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乌云网络安全事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近期,「乌云」网络安全事件再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事件的爆发,凸显了个人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和重要性。本文将从乌云网络安全事件出发,探讨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一、乌云网络安全事件简述

2023年11月底至12月初,国内业内著名的漏洞平台-乌云遭遇网络攻击,32万会员数据外泄。这一事件震惊了业界,也引发了普通用户的担忧。

据报道,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户名、手机号、电子邮件地址、密码等重要信息,其中裸地暴露在公网的数据量为 231,259 条,暴露在内部网的数据量为 78,582 条。

据了解,乌云平台是一家拥有22万余名国内及海外漏洞研究者和安全专家的漏洞平台,曾为华为、腾讯等线下安全的客户提供过服务。平台的漏洞情报和技术资源都是全球领先的。但是,平台自身的安全却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让业内人士深感震惊。

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如何保护自己?

尽管乌云网络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暂时尚未得到进一步公布,但是事件本身生动地展示了个人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和重要性。实际上,个人信息安全一直是互联网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责任了解相关问题并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保护。

以下提供几条简单的建议,帮助广大用户提高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水平。

1. 加强密码管理

密码安全至关重要,确保账户密码足够复杂、不易被猜测。在设置密码时,应该选择多种字符组合、随机式密码,并避免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密码。另外,不要将密码告诉任何人,更不要使用简单的词组或个人名字等容易被猜到的信息作为密码。

2. 注册登录注意事项

在注册或登录时进行信息搜集时,应当谨慎填写信息并选择正规、官方的网站或应用程序进行操作,防止数据泄露。同时,也必须保持警觉,警惕那些虚假的邮件、或短信。行骗者常常采用真实的公司或组织,发送看似正规的信息。在没有确认来源之前,除了删除该类信息和操作之外,还应该警觉和谨慎。

3. 加强移动网络安全

如今,移动应用程序和移动浏览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问题的代价。为了防止用户的移动设备受到黑客攻击,务必要为移动设备安装安全软件,并将手机系统更新至最新版本,以免系统裂隙被攻破。此外,开启手机的免打扰模式,或选择取消部分应用或网站的通知设置也是一种较好的措施。

4. 自我保护意识

不仅要重视个人信息安全,还要养成保护自己信息的意识。常常有人在社交网站上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例如住址和联系方式等,这会直接导致个人安全受到威胁。同样,对于在线的交易和金融操作,尽可能的保持警觉、确认信息来源、核对收据和账户状态等,都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

5. 关注网络安全资讯

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随时了解网络安全。关注网络世界的新闻和趋势、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法规和条例,以及主要在线科技期刊和技术网站的最新更新,都是明智且必要的,可以帮助增进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

三、信息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乌云网络安全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意味着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除了每个人要做好信息安全的预防和保护之外,各级、企业和组织也要进行跟进和改进,强化信息安全防范。另外,加强法律的法规和安全技术的建设也是很有必要的。

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维护。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个人信息的安全,从自我做起,让信息更安全,社会更和谐。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12306这种不入流的渣渣网站,这样的BUG算不算泄露了用户隐私
  • 携程网站到底怎么了?今天一直打不开

12306这种不入流的渣渣网站,这样的BUG算不算泄露了用户隐私

谁泄露,泄露了多少用户数据?

谁泄露了用户数据?泄露的数据总量有多少?在多位互联网安全人士看来,综合目前消息,极有可能是“撞库”导致数据泄露,且泄露的数据可能不止13万用户。

“派圆肢撞库”是一种黑客攻击方式。黑客会收集在网络上已泄露的用户名、密码等信息,之后用技术手段前往一些网站逐个“试”着登录,最终“撞大运”地“试”出一些可以登录的用户名、密码。

显然,“撞库”成功的一个前提是,用户在多家网站注册的用户名、密码都相同。多位互联网安全人士经过分析,均认为此次事件“应该是撞库造成的”,“用户名、密码都没改”。

第三方网络安全机构“知道创宇”技术副总裁余弦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公司研究团队在几家网站2023年、2023年泄露的用户数据中抽取50个作为样本,与此次13万用户数据进行比对,“匹配度有100%”。

12306可填补哪些漏洞?

此次事件之前,在国内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12306网站2023年以来被网友指出约60处漏洞。其中,“验证码”问题是屡受诟病的漏洞之一。

验证码是用户登录时的一道关卡,只有用户名、密码、验证码都正确才可正常登录。如果验证码措施得当,即使黑客程序掌握了用户名、密码,“试”出其正确性的难度也尘世大大增加。

余弦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腔困者,在此次“撞库”事件中,12306存在易被“撞库”攻击的接口,该接口没做好安全防御,“原则上应该做好防御,比如,限制一个IP对这个接口的请求频率,超过一定频率或次数就应该采用验证码措施或屏蔽措施。”

为何公共部门多次发生信息泄露事件?

在此次事件公开之前,国内“补天”漏洞响应平台也发布了多起信息泄露事件。尽管有关厂商对此已经确认,但媒体鲜有报道。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其中多起事件与部门有关。

泄露数据量更大的是“全杭州市2023年至今所有近90万名新生婴儿及近180万名父母敏感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身份证、家庭住址等。12月24日漏洞被网友提交当天,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就确认了该漏洞。

携程网站到底怎么了?今天一直打不开

携程因部分服扮租务器遭到不基槐明攻击,导致官方网站及APP暂时无法正常使用,目前正在紧急恢复.

携程这两年在安全表现上着实不佳啊。去年3月,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披露了携程网安全漏洞信息,漏洞发现者称由于携程开启了用户支付服务借口的调试功能,支付过程中的调试信息可被任意黑客读取。同时被曝光的另一漏洞显示,携程某分站源代码包可直接下载(涉及数据库配置和厅锋兆支付接口信息)。携程后来回应称,在该消息发布后,携程旅行网立即展开技术排查并在消息发布两个小时内修复问题。

  话说回来,昨天支付宝才遭遇短时间瘫痪的安全事故,今天又轮上携程。互联网大公司、主流产品如此频繁地发生安全事件,让人真心感慨:目前貌似强大的互联网产业在安全风险面前何等脆弱。#星座控顺便感慨一句:当前不愧是几年一遇的水逆期啊!

乌云网络安全事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乌云网络安全事件,乌云网络安全事件引发关注: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12306这种不入流的渣渣网站,这样的BUG算不算泄露了用户隐私,携程网站到底怎么了?今天一直打不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赞(0)
【声明】:本博客不参与任何交易,也非中介,仅记录个人感兴趣的主机测评结果和优惠活动,内容均不作直接、间接、法定、约定的保证。访问本博客请务必遵守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定与规则。一旦您访问本博客,即表示您已经知晓并接受了此声明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