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个人信息泄露。如何,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个人信息是指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隐私信息、个人财产信息等各种类型的信息。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中,无论是购物、社交还是工作都需要提交个人信息。然而,我们经常在使用互联网时,听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消息。2023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仅在上半年,被曝光的个人信息就达到了41.4亿条,其中不仅仅包括国内用户的信息,还有不少外国用户的信息。
对于个人信息泄露,人们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身份信息被窃取,导致银行账户被盗;个人隐私被曝光,严重的会影响个人声誉;或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我们亟需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在互联网时代,共同建设网络安全周。
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个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我们不能随意向第三方透露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住址等敏感信息。如果我们需要在网上购物、银行转账等公共场合操作个人信息,则应该确认网站的合法性和信任度,并且使用不同的密码,并且定期更改密码。不要轻易地打开不明来源的邮件,也不要轻松接受陌生人加为好友。要保持警惕心理,及时报告警方或者网络运营商,一旦发现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也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不少企业存在着安全风险,如果客户个人信息被泄露,企业将失去客户的信任度、口碑等。因此,企业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监测企业网络及数据库的安全状态等,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预防员工操作失误造成安全风险。建立用户数据安全评估和审核体系,对企业客户管理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审核。企业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的各项工作,合法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安全事关每个人,需要所有人共同建设。在主管部门的带领下,各方要齐心协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网络安全周。
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针对网络群众常见的违法行为,各级公安部门应当加大打击力度,切实维护网络秩序。要强化网络安全立法,制定更加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要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和技术检验检测机制,规范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用。要增强网络安全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网络安全文化。
个人信息保护是网络安全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保障人权和人身安全的必要要求。,是每个人都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我们共同努力,在、企业和个人各自履行职责的同时,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空间,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大的保障。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小心!这些常用app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
小心!这些常用app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
今天天气如何?
打开墨迹天气看一下吧
这个单词什么意思?
打开金山词霸查一下
还有最近超火的ai换脸
不玩你就out啦!
但是你可要当心了
这些app可能会
泄!露!你!的!隐!私!
本月16日
在天津开幕
的
2023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发布了
《2023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统计报告》
该报告显示
网民安全意识虽有进步
但仍有待加强
个人信息保护成为热点关注
37.4%网民认为
网络个人信息泄露非常多和比较多
58.75%的网民表示
曾遇到个人信息侵犯
具体来看
网民的网络安全隐患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平台过度掠取信息
案例:
近日,在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等主办的“2023年网络安全专题发布会”上,多款APP遭到“点名”。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建民表示:
APP方面,
家校看板、蜜蜂优选、拨号大师
等APP存在远程控制、恶意扣费等八大类恶意行为;
果果分期、烈鸟
APP被抓包检测出存在回传用户通讯录和短信的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行为;
金山词霸、墨迹天气、分期宝
等则涉嫌超范围采集公民个人隐私;
NBA篮球大师、分钟天天红包
等存在高危漏洞。
智能网联终端被入侵
案例:
中消协今年5月发布智能门锁比较试验报告,在测试的29款样品锁中,指纹和密码开锁比信息识别卡开锁相对更可靠,样品锁开锁方式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试验报告显示,开锁方式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在29款样品锁中,
48.3%的密码开启存在安全风险,50%的指纹识别开启存在安全风险,85.7%的信息识别卡开启存在安全风险。
28款样品锁被小黑盒攻击后未出现开启现象,仅1款无生产厂家信息标注的样品锁被小黑盒攻击后开启。这些样品锁的信息安全测试内容包括信息泄漏、身份鉴别、权限控制、数据传输安全4项内容。
个人信息泄露被骚扰
据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办案人员介绍,黑客类犯罪正在成为涉网犯罪的核心以及电信诈骗、网络勒索、迟颂山网络招嫖、网络赌博等恶性犯罪的上游犯罪。
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存隐患
案例:
长沙市反电诈中心不久前发布紧急预警,提醒市民
使用AI“换脸”及类似软件码中风险极高,
不仅可能造成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据介绍,AI“换脸”及类似软件的“坑”极多。骗子可以通过录音提取声音,利用AI“变声”技术对录音素材进行剪辑合成,用伪造的声音实施诈骗;通过收集照片、视频,利用AI技术“换脸”,用伪造的照片或视频实施诈骗;或通过AI技术收集个人信息并对人物性格、需求倾向等进行刻画,根据所要实施诈骗的“套路”对人群进行筛选,选出目标人群。
长沙市反电诈中心提醒,
市民应谨慎使用各类AI“换脸”、AI“变声”软件,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尽量樱或少注册,不注册不需要或者需求不高的网络账号,尽量少填写、不填写不必要的个人信息,以防个人信息泄露,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咱们天津召开的网络安全周
还会带来哪些重要情报与猛料?
津小青会持续为您介绍
敬请留意!
图文来源 | 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共青团中央 等
责任编辑 | 翟雅暄
审核签发 | 杨冉冉
关于网络安全周之个人信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