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生产系统网络安全标准:保障生产系统安全的必需措施 (生产系统网络安全标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生产线和设备连接到网络中,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和管理。然而,这种发展也带来了生产系统网络安全问题的挑战,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生产系统将会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形象。

为了保障生产系统的网络安全,制定生产系统网络安全标准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生产系统网络安全标准的必需措施。

一、建立网络安全意识

建立网络安全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应该通过内部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员工需要知道如何识别网络安全威胁,包括钓鱼邮件、欺诈和病毒攻击等,以及如何报告这些问题。

二、实施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当前威胁,用现代技术实施网络安全措施是必要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防火墙: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免受入侵的之一道防线。企业应当安装明智有效的防火墙,以保护企业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2. 加密:为了保护敏感数据不被窃取、篡改或破坏,企业应该使用加密技术,以确保数据不会在传输过程中被恶意访问。加密技术可以保护客户身份、信用卡信息、机密文档和其他类型的敏感数据。

3. 认证和授权:企业应该采取合适的授权和认证技术,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敏感资源。这样能够防止黑客使用账户信息入侵企业。

三、实施物理保护措施

在网络安全工作中,物理保护也是重要的一环。这些措施可以防止来自物理入侵的威胁,如破坏、窃取、篡改等。以下是应该采取的一些物理保护措施:

1. 控制机房访问:企业应该限制谁可以进入机房和访问服务器、交换机等生产系统设备,仅授权人员可以进入。

2. 安装物理锁、监控摄像头等:现代监控摄像头和物理锁等技术可以提高对机房和生产设备的防护能力。

四、建立应急响应预案

建立应急响应预案是实现生产系统网络安全标准的必要措施。这样的计划将为企业员工提供一种快速识别威胁、捕捉入侵者和应对网络攻击的方法。它可能涉及实时监控、风险评估、黑客模拟攻击和演练等。

结论

制定生产系统网络安全标准并实施必要的措施,是保护生产系统安全的必要手段。这可以减少生产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增强企业的网络安全能力,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然而,为了更好地保护生产系统的网络安全,企业应该对其网络安全体系进行评估,以及对现有网络安全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以确保其安全防御能力得到持续升级。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第七章、网络安全

第七章、网络安全

1)被动式攻击

2)主动式攻击

几种常见的方式:

① 篡改:

攻击者篡改网络上传送的报文,比如,彻底中断,伪造报文;

② 恶意程序:包含的种类有:

③ 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

攻击者向互联网上的某个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分组,使该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甚至完全瘫痪。

④ 交换机攻击

攻击者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大量伪造源 MAC地址的帧,交换机收到MAC地址后,进行学习并记录,造成交换表很快被填满,无法正常工作。

人们一直希望能够设计出一种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但不幸的是,网络的安全性是不可判定的,只能针对具体的攻击设计安全的通信协议。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四个目标

1)保密性:要求只有信息的

发送方

接收方

才能懂得所发送信息的内容,而信息的截获者则看不懂所截获的内容。以此,对付

被动攻击

2)端点鉴别:要求计算机网络必须能够

鉴别

信息的

发送方

接收方

的真实身份。对付

主动攻击

3)信息的完整性:要求信息的内容没有被人篡改过;

4)运行的安全性:要求计算机系统运行时的安全性。

访问控制

是一种应对方法。对付

恶意程序

拒绝服务攻击

发送者向接受者发送明文 P,通过加密算法运算,得到密文 C。接收端通过解密算法解密,得到明文P。

如果不论截取者获得多少密文,但在密文中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唯一的确定出对应的明文,则这一密码体制称为

无条件安全的

,或成为

理论上是不可破的

在无任何限制的条件下,目前几乎所有的密码体制均是可破的。

人们关心的是研制出

在计算机上(而不是理论上)是不可破的密码体制

。如果一个密码体制中的密码,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被可以使用的计算机资源破译,那么这一密码体制称为

在计算上是安全的

2)发展史

对称密码体制,也就是,

加密密钥

解密密钥

使用相同的密码体制。

1)数据加密标准(DES)

属于对称密钥密码体制。1977年,由 IBM公司提出,被美国定位联邦信息标准,ISO 曾将 DES 作为数据加密标准。

2)高级加密标准(AES)

1976年,由斯坦福大学提出,使用不同的

加密密钥

解密密钥

1)公钥密码出现的原因

①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的密钥分配问题;

② 对数字签名的需求。

2)对称密码的挑战

对称密码体制中,加密/解密的双方使用的是

相同的密钥

那么,如何让双方安全的拥有相同的密钥?

① 事先约定:给密钥管理和更换带来极大的不便;

② 信使传送:不该用于高度自动化的大型计算机系统;

③ 高度安全的密钥分配中心:网络成本增加;

3)三种公钥

① RSA 体制:1978年正式发表,基于数论中的大数分解问题的体制;

4)差异:

公钥加密算法开销较大,并不会取代传统加密算法。

5)密码性质

任何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长度,以及攻破密文所需的计算量。

书信或文件是根据亲笔签名或印章来证明其真实性的。(伪造印章,要坐牢)

1)核实:接受者能够核实孙槐手发送者对报文的签名,也就是,确定报文是否是发送者发送的;

2)无篡改:接受者确信所收到的数据和发送者发送的完全一样,没有被篡改过。称为

报文的完整性

3)不可否认:发送这时候不能抵赖对报文的签名,叫明数

不可否认

1)A用其私钥对报文进行D运算,获得密文;

2)接收方,通则嫌过A的公钥解密,核实报文是否是A发送的。

1)核实保证:只有A有私钥,加密有唯一性;

2)无篡改:篡改后,无A的私钥,无法加密;

3)不可否认:其他人无A的私钥;

疑问:是否利用产生一个A的公钥可以解密的私钥,就可以冒充A?

上述操作,对数据进行了签名,但是,没有对数据进行加密。所有,拥有公钥的人都可以破解。

1)具有保密性的数字签名:

① 发送方,利用A的私钥对数据进行签名;

② 发送方,利用B的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

③ 接收方,利用B的私钥对数据进行解密;

④接收方,利用A的公钥对数据进行鉴权。

鉴别

是要验证通信的双方确实是自己所要通信的对象,而不是其他的冒充者。

并且,所传送的报文是完整的、没有被他人篡改过。

0)动机

① 数字签名:就是一种**报文鉴别技术;

② 缺陷:对较长的报文进行数字签名会给计算机增加非常大的负担,因此这就需要进行较多的时间来进行计算;

③ 需求: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对报文进行鉴别;

④ 解决办法:密码散列函数;

1)密码散列函数

作用:保护明文的完整性;

散列函数

的特点:

密码散列函数

的特点:

2)实用的密码散列函数:MD5 和 SHA-1

① MD5

② SHA

美国技术标准协会 NIST 提出 SHA 散列算法。

3)报文鉴别码

① 散列函数的缺点:可能被其他人篡改,然后,计算相应的正确散列值;

② 报文鉴别码:生成报文的散列后,对散列进行加密生成报文鉴别码;

1)差别

2)鉴别方法

A向远端的B发送带有自己身份A和口令的报文,并使用双方约定好的共享对称密钥进行加密;

3)存在的问题

可能攻击者处于中间人,冒充A向B发送口令,并发送公钥,最后,成功冒充A,获取A的重要数据;

4)总结

重要问题:公钥的分配,以及公钥的真实性。

密码算法是公开的,网络安全完全基于密钥,因此

密钥管理

十分重要;包括:

1)挑战

① 密钥数量庞大:n个人相互通信,需要的密钥数量 n(n-1);

② 安全通信:如何让通信双方安全得到共享密钥;

2)解决方案

密钥分配中心:公共信任的机构,负责给需要秘密通信的用户临时分配一个会话密钥(使用一次);

3)处理过程

① 用户 A 发送明文给蜜月分配中心 KDC,说明想和用户 B通信。

② KDC 随机产生 “一次一密” 的会话密钥KAB,然后,用KA加密发送给A 密钥KAB和票据。

③ B收到A转来的票据,并根据自己的密钥KB解密后,就知道A要和他通信,并知道会话密钥KAB。

4)

这一系统现在已广泛用于电子护照中,也就是下一代金融系统使用的加密系统。

移动通信带来的广泛应用,向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量子计算机的到来将使得目前许多使用中的密码技术无效,后两字密码学的研究方兴未艾。

关于生产系统网络安全标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赞(0)
【声明】:本博客不参与任何交易,也非中介,仅记录个人感兴趣的主机测评结果和优惠活动,内容均不作直接、间接、法定、约定的保证。访问本博客请务必遵守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定与规则。一旦您访问本博客,即表示您已经知晓并接受了此声明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