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也正是因为网络的普及和全球化,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而变得异常严重。对于个人而言,网络安全意识和保护措施尚且不完善;而对于企业和国家机关等组织,则必须从更高的层面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在这种情况下,增设防火墙成为了防范网络攻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防火墙概述
防火墙(英文:Firewall)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采取的用于保护网络不受非法入侵和攻击的安全系统。防火墙可以通过过滤数据包阻塞违法的访问以及排除危险程序等方式来保护网络安全,实现网络风险的有效防范和网络资产的保护。
防火墙分为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两种类型。硬件防火墙是在网络中一个独立的设备,专门处理网络数据流入和流出的过程,通过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筛选和过滤,进一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而软件防火墙则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软件程序,主要通过软件技术来实现网络的保护。
二、防火墙的原理
防火墙的原理是在网络链接的两侧(分别分布在内网和外网),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来满足不同的安全需求,从而达到保护计算机资源不受非法访问和攻击的目的。防火墙通过控制计算机网络中的访问规则,限制来自外部攻击的流量,从而实现网络的访问控制和数据安全防护。
具体来说,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如下:
1. 防火墙需要对网络链接进行监视,跟踪网上的数据传输过程,将从外部进入网络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和过滤。
2. 防火墙接收到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检查并根据特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包括以及丢弃不合规的数据包等操作。
3. 防火墙通过采用不同的访问规则,实现不同的安全防范,从而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三、防火墙的应用
防火墙的应用十分广泛,不论是企业组织还是个人用户都能从中受益。具体而言,防火墙在以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防范网络攻击:防火墙可以顺利地拦截各种网络攻击,例如计算机病毒、木马等等,从而避免损失产生。
2. 控制网络访问:防火墙可以有效地控制网络访问,对网络上的各种访问进行限制,实现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
3. 提高网络安全:防火墙能够对网络数据进行加密、解密和签名等操作,保障企业交易安全。
4. 隔离内外网:防火墙通常用于隔离内网和外网,避免黑客攻击等恶意入侵。
四、防火墙的不足与完善
不过,防火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防火墙的策略有时不够完善,这导致了攻击者利用漏洞有机可乘。另外,一些防火墙的内部存储和处理速度较慢,因此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恶意攻击检测和过滤。为了提高防火墙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可以采取以下完善方案:
1. 资源分布方式:防火墙可以通过管理分布式安全资源来实现应对网络攻击。
2. 多级认证:多级认证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性,防火墙中也应该加入。
3. 风险管理:在防火墙中引入风险管理机制,能够使得网络安全防护更加全面。
4. 针对性策略:根据企业需求,防火墙应该采取多种不同的防范策略。
五、结语
防火墙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用户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尽管防火墙仍然存在不足,但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采取更加完善的方法来逐步提高防火墙的安全性和效率性。通过增设防火墙等技术手段,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安全有望更上一层楼。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怎样构建社会防火墙
- 只要使用了防火墙企业的网络安全就有了绝对的保障对吗
怎样构建社会防火墙
.概述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
网络安全产品有以下几大特点:之一,网络安全来源于安全策略与技术的多样化,如果采用一种统一的技术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网络的安全机制与技术要不断地变化;第三,随着网络在社会个方面的延伸,进入网络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因此,网络安全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需要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及集团联合研究开发.安全与反安全就像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不断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产业将来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产业.
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防火墙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目前的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
虽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显不足: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自从1986年美国Digital公司在Internet上安装了全球之一个商用防火墙系统,提出了防火墙概念后,防火墙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内外已有数十家公司推出了功能各不相同的防火墙产品系列.
防火墙处于5层网络安全体系中的更底层,属于网络层安全技术范畴.在这一层上,企业对安全系统提出的问题是:所有的IP是否都能访问到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 如果答案是”是”,则说明企业内部网还没有在网络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络之间的之一道屏障,防火墙是更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产品之一.虽然从理论上看,防火墙处于网络安全的更底层,负责网络间的安全认证与传输,但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变化,现代防火墙技术已经逐步走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次,不仅要完成传统防火墙的过滤任务,同时还能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另外还有多种防火墙产品正朝着数据安全与用户认证,防止病毒与黑客侵入等方向发展.
根据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换—NAT,代理型和监测型.
2.1.包过滤型
包过携态滤型产品是防火墙的初级产品,其技术依据是网络中的分包传输技术.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包”为单位进行传输的,数据被分割成为一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中都会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数据的源地址,目标地址,TCP/UDP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防火墙通过读取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来判断这些”包”是否来自可信任的安全站点 ,一旦发现来自危险站点的数据包,防火墙便会将这些数据拒之门外.系统管橘颤理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订判断规则.
包过滤技术的优点是简单实用,实现成本较低,在应用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
但包过滤技术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包过滤技术是一种完全基于网络层的安全技术,只能根据数据包的来源,目标和端口等网络信辩伍源息进行判断,无法识别基于应用层的恶意侵入,如恶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电子邮件中附带的病毒.有经验的黑客很容易伪造IP地址,骗过包过滤型防火墙.
2.2.网络地址转化—NAT
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用于把IP地址转换成临时的,外部的,注册的IP地址标准.它允许具有私有IP地址的内部网络访问因特网.它还意味着用户不许要为其网络中每一台机器取得注册的IP地址.
在内部网络通过安全网卡访问外部网络时,将产生一个映射记录.系统将外出的源地址和源端口映射为一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让这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通过非安全网卡与外部网络连接,这样对外就隐藏了真实的内部网络地址.在外部网络通过非安全网卡访问内部网络时,它并不知道内部网络的连接情况,而只是通过一个开放的IP地址和端口来请求访问.OLM防火墙根据预先定义好的映射规则来判断这个访问是否安全.当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访问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访问请求,也可以将连接请求映射到不同的内部计算机中.当不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该访问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墙将屏蔽外部的连接请求.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户进行设置,用户只要进行常规操作即可.
2.3.代理型
代理型防火墙也可以被称为代理服务器,它的安全性要高于包过滤型产品,并已经开始向应用层发展.代理服务器位于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完全阻挡了二者间的数据交流.从客户机来看,代理服务器相当于一台真正的服务器;而从服务器来看,代理服务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户机.当客户机需要使用服务器上的数据时,首先将数据请求发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根据这一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再由代理服务器将数据传输给客户机.由于外部系统与内部服务器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道,外部的恶意侵害也就很难伤害到企业内部网络系统.
代理型防火墙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可以针对应用层进行侦测和扫描,对付基于应用层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点是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代理服务器必须针对客户机可能产生的所有应用类型逐一进行设置,大大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2.4.监测型
监测型防火墙是新一代的产品,这一技术实际已经超越了最初的防火墙定义.监测型防火墙能够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实时的监测,在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监测型防火墙能够有效地判断出各层中的非法侵入.同时,这种检测型防火墙产品一般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不仅能够检测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同时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也有极强的防范作用.据权威机构统计,在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中,有相当比例的攻击来自网络内部.因此,监测型防火墙不仅超越了传统防火墙的定义,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两代产品
虽然监测型防火墙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过滤型和代理服务器型防火墙,但由于监测型防火墙技术的实现成本较高,也不易管理,所以目前在实用中的防火墙产品仍然以第二代代理型产品为主,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经开始使用监测型防火墙.基于对系统成本与安全技术成本的综合考虑,用户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某些监测型技术.这样既能够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求,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系统的总拥有成本.
实际上,作为当前防火墙产品的主流趋势,大多数代理服务器(也称应用网关)也集成了包过滤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应用显然比单独使用具有更大的优势.由于这种产品是基于应用的,应用网关能提供对协议的过滤.例如,它可以过滤掉FTP连接中的PUT命令,而且通过代理应用,应用网关能够有效地避免内部网络的信息外泄.正是由于应用网关的这些特点,使得应用过程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对多种网络应用协议的有效支持和对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
只要使用了防火墙企业的网络安全就有了绝对的保障对吗
不对。防火墙不能保证内部网络的绝对安全。防火墙可以通过悄判则过滤不安全的服务从而降低风险,可以强冲顷化网络安启棚全策略。
关于增设防火墙网络安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