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企业和机构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网络攻击者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黑客攻击、病毒侵入、拒绝服务攻击、木马程序等方式,威胁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客户信息以及业务运营和声誉,甚至有可能导致重大的财务损失和业务中断。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安全预警系统是一种集中管理、信息收集、统计分析和报警的安全管理系统,它可以主动监测和感知网络攻击,之一时间发出预警,帮助企业和机构提前发现和防范网络安全威胁。在实现预防和防范网络安全威胁方面,网络安全预警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架构设计
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架构设计是系统设计的之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安全预警系统应该是完整的,从感知和侦测到攻击、分析和识别攻击、展示和分享攻击情况以及计划和落实防护措施全过程。同时,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安全预警系统应该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和高安全性的特点。
2.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网络安全预警系统需要采集多种数据,如系统日志、入侵检测、网络流量等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为了更好地收集数据,网络安全预警系统需要能够与网络安全中心、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进行集成。
3.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展现
网络安全预警系统需要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以发现异常和威胁。同时,网络安全预警系统还需要提供可视化的界面和报告,以便安全管理员和决策者更直观地了解网络安全的状况。
4.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报警和响应
当网络安全预警系统发现安全事件时,需要向安全管理员、网络运维人员和决策者发送警报通知。同时,网络安全预警系统还需要提供自动响应功能,以便快速地响应网络安全事件,防止其扩大和升级。
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要符合企业和机构的实际需要,以满足防范网络安全威胁的要求。同时,需要加强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以应对不断变化和升级的网络安全攻击。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络安全预警系统成为企业和机构防御网络安全风险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安全帽智能监控预警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 广域网的安全模型:广域网主要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
- 危险源识别预警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安全帽智能监控预警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安全帽智能监控预警系统基于智能视频分析,对建筑工地人员安全帽佩戴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人员未佩戴安全帽时,立即触发报警,真正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常态检测,事后规范管理,将安防操作人员从繁杂而枯燥的“盯屏幕”任务中解脱出来。
广域网的安全模型:广域网主要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
中国石油广域网经过第二次扩充与提升,已经成为全国更大的企业网之一,它遍布全国,又直通国外下属企业。在这种形势下,安全威胁更加严峻。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是一个动态过程。美国国际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ISS)对此提出P2DR模型,其关键是Policy(策略)、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和Response(响应)四方面。按照P2DR的观点,完整的动态安全体系需要防护措施(如网络或单机防火墙、文件加密、身份认证、操作系统访问控制、数据库系统访问控制等)、动态检测机制(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先进的资源管理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响应)。
中国石油按照信息安全P2DR模型制定的信息安全系统体系结构包括安全运行中心、网络边界管理系统、网络准入控制、网络管理系统、病毒监控与升级管理系统、系统加固与监控管理系统、CA认证中心、密钥管理与分发系统、数据库防护系统、容灾系统、内容访问监控系统和电子邮件监控系统。
中国石油广域网安全基础设施
●防火墙系统
中国石油广域网十分庞大,下属单位很多,遍布全国,连通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分支企业。因此需要在网络各个相连处部署强力防火墙,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另外,在区域网络中心的服务器群前,加两台防火墙,以负载均衡方式,用千兆光纤连接到区域网络中心路由器上。在两台防火墙都正常工作情况下,可以提供约两倍于单台设备的性能,即约4Gbps的防火墙吞吐量,当一台防火墙出现故障时,另一台防火墙保证网络不间断运行,保障服务器群的高可用性。
利用防火墙技术,能在内外网之间提供安全保护; 但有如下局限性: 入侵者可寻找防火墙可能敞开的后门进行袭击; 网络结构改变有时会造成防火墙安全策略失效,攻击者可以绕防火墙实施攻击; 入侵者可能来自防火墙内部; 防火墙可能不能提供实时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两种类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对所在网段的IP数据包进行分析监测,实时发现和跟踪有威胁或隐患的网络行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安装在需要保护的主机上,为关键服务提供实时保护。通过监视来自网络的攻击、非法闯入和异常进程,能实时检测出攻击,并做出切断服务、重启服务器进程、发出警报、记录入侵过程等动作。
入侵检测在网络中设置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查找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它是第二道安全闸门,对内外攻击和误操作提供实时保护,又不影响网络性能。其具体功能如下: 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 系统构造和弱点审计; 识别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员报警; 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 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中国石油12个区域网络中心,均配备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内外网入侵行为。
●漏洞扫描系统
漏洞扫描是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安全脆弱点的技术。它查询TCP/IP端口,并记录目标的响应,收集关于某些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例如正在进行的服务、拥有这些服务的用户是否支持不记名登录、是否有某些网络服务需要鉴别等。
漏洞扫描系统可安装在便携机中,在网络比较空闲时检测。检测方式可本地可远程; 可临时检测某网段,也可固定检测某网段,但是检测范围不可跨越防火墙。
●查杀病毒系统
中国石油网络上各个局域网普遍设立查杀病毒软件服务器,不断更新杀毒软件,及时向用户机下推最新版本杀毒软件。大大减轻了病毒泛滥和造成的损失。
网络安全策略管理
中国石油全网提供统一安全策略,各级分别部署,从而提高全网整体安全。
企业网络安全策略分为四个方面:检测评估、体系结构、管理措施和网络标准,并构成动态循环系统(图1)。安全检测与评估随着安全标准的提高而改进,评估结果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完善的依据,安全策略管理必须随之改进与增强; 技术的进步和网络安全要求的提高,促使网络标准的完善与改进。
网络安全检测与评估涉及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专业软件、数据库、电子商务、Web网站、电子邮件等。安全体系结构涉及物理、场地、环境、访问控制、数据传输与保存、路由控制。安全管理措施涉及网络设备、软件、密钥。
路由器和交换机策略管理是上述安全管理措施中的重要方面。它们的策略维护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这种工作容易出错,因而应采用专用工具软件集中管理。所采用的管理软件有管理设备ACL的WEB接口,通过这个接口对IP过滤列表进行编辑及下载,简化了管理工作量,实现了大型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上策略参数的集中管理。
分系统设计
除了上述基础设施外,还必须有属于“上层建筑”安全措施。这便是分系统设计。
●安全运行中心
中国石油信息系统地域分散、规模庞大,与多个业务系统耦合性很强,如何将现有安全系统纳入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安全事件全局分析和动态监控,是中国石油广域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立安全运行中心,实现对全网安全状况的集中监测、安全策略的统一配置管理、统计分析各类安全事件,并处理各种安全突发事件。安全运行中心不仅可以将不同类型安全产品实现统一管理,还可以将网络中不同位置、不同系统中单一安全事件进行收集、过滤、关联分析,得出网络全局风险事件集,提供安全趋势报告,并通过远程状态监控、远程分发、实现快速响应,有效控制风险事件。
安全运行中心功能模块包括安全配置模块、网络监控模块、内容监管模块、安全事件与预警模块以及应急响应模块,具体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下边介绍几种主要功能。
(1)安全配置管理
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代理等安全系统的安全规则、选项和配置,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等系统配置的安全设置、加固和优化措施。可实现策略创建、更新、发布、学习和查询。
(2)网络监控
模块可提供对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网络拓扑、服务器、应用系统运行情况的可视化监控,确定某个安全事件是否会发生,事件类型、影响程度和范围。预警: 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系统、服务器、数据库系统日志信息的收集、集中存储、分析、管理,及时发现安全事件,并做出相应预警。
(3)内容监管
内容发布监控、内容访问监控以及内容传播监控。
中国石油信息安全系统安全运行中心由总部、区域中心、地区公司三级结构组成。
总部级: 制定统一安全配置,收集所有汇总上来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统一分析、管理。通过这种逐级逐层多级化模式管理,达到对信息安全全方位防御的目的。
区域中心级: 执行对管辖范围内所有地区公司安全运行中心的监控,也可监控区域内的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并向总部安全运行中心上报相关数据。
地区公司级: 部署总部的统一安全配置,监控地区公司内部网络、主机、数据库、应用系统安全等,收集分析安全事件并做出及时响应,生成分析报告,定期向区域中心汇总。
●网络边界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网络按照其应用性质的不同和安全要求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域。整个网络安全符合木桶原则: 更低木板决定木桶装水量; 网络安全最薄弱环节决定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由于网络中不可控制的接入点比较多,导致全网受攻击点明显增多。通过网络边界管理系统可以更大限度保护内部业务数据的安全,其中重点保护与Internet直接连接的区域。
按照业务不同的安全程度要求,中国石油各个企业网络划分若干安全区域:
(1)业务区域: 企业重要信息集中在此,这里有核心数据库,可与相关单位交换信息。
(2)生产区域: 主要指各炼化企业的生产网络,实现生产在线监控和管理信息的传递。
(3)办公区域: 各单位的办公网,用户访问企业业务系统与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等。
(4)对外服务区: 通过因特网对外发布信息和进行电子商务的区域,该区域日趋重要。
(5)因特网接入区: 因特网浏览信息、对外交流的窗口,最易受攻击,要重点保护。
通过边界管理系统在中国石油各局域网边界实施边界管理,在内部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实施全面安全保护,并在对外连接处和必要的部位部署防火墙进行隔离。
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联动,可以对攻击行为实时阻断,提高安全防护的有效性。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
中国石油网络准入控制系统分四部分: 策略服务器、客户端平台、联动设备和第三方服务器(图3)。
(1)安全策略服务器: 它是网络准入控制系统的管理与控制中心,实现用户管理、安全策略管理、安全状态评估、安全联动控制以及安全事件审计等功能。
(2)安全客户端平台: 它是安装在用户终端系统上的软件,可集成各种安全产品插件,对用户终端进行身份认证、安全状态评估以及实施网络安全策略。
(3)安全联动设备: 它是企业网络中安全策略的实施点,起到强制用户准入认证、隔离不合格终端、为合法用户提供网络服务的作用。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平台作为安全策略服务器,提供标准协议接口,支持同交换机、路由器等各类网络设备的安全联动。
(4)第三方服务器: 为病毒服务器、补丁服务器等第三方网络安全产品,通过安全策略的设置实施,实现安全产品功能的整合。
链接
中国石油广域网安全设计原则
在中石油广域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高度安全与良好性能兼顾: 安全与性能相互矛盾,安全程度越高,性能越受影响。任何事物没有绝对安全,也不总是越安全越好。安全以投资、性能、效率的付出为代价。在安全系统设计中,对不同安全程度要求,采用不同安全措施,从而保证系统既有高度安全保障,又有良好系统性能。所谓高度安全,指实现的安全措施达到信息安全级别的要求,对关键信息可以再高一个级别。
●全方位、均衡性和层次性: 全方位、均衡性安全设计保证消除网络中的漏洞、后门或薄弱环节; 层次性设计保证当网络中某个安全屏障(如防火墙)被突破后,网络仍受到其他安全措施(如第二道防火墙)的保护。
●主动和被动相结合: 主动对系统中安全漏洞进行检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被动实施安全策略,如防火墙措施、ACL措施等等。两者完美结合,有效实现安全。
●切合实际: 有的放矢、行之有效,避免措施过度导致性能不应有的下降。
●易于实施、管理与维护。
●可伸缩性: 系统必须留有多余接口,以适应拓展需要。
●对产品和技术选择系统六原则: 先进性、标准性、简易性、实用性、集成性和扩展性。
危险源识别预警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辨识包括: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危险源辨识方法:国内外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危险源辨识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
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融合了计算机视频图像分析技术、自动预警、报警管理等技术,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无缝对接,通过系统主动预警推送的方式,将危险区域出现人员进入、闯入的具体场景实时通过电脑客户端进行报警提示,同时可联动现场警灯、音响、扬声器等设备,同时报警也可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推送给相关安全人员。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基于智能视频分析,对危险区域进行7*24全天候监测,当监测到有人靠近时,立即触发报警,真正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常态检测,事后规范管理,将安防操作人员从繁杂而枯燥的“盯屏幕”任务中解脱出来。原理和功能AWS系统是通过动态视频摄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其预警功能的,它有三大功能:前碰撞预警系统可以在发生碰撞危险前2.7秒发出警报,提醒刹车;同时车尾灯不停闪烁,提醒后面汽车注意,避免追尾;。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能在无意识发生车道偏离前0.5秒发出警报,提醒注意保持在原车道上安全行驶,此功能特别适合长途驾车人士及疲劳驾车。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基于智能视频分析,自动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识别,无需人工干预,能对危险区域进行7*24全天候监测,当监测到有人靠近时,立即触发报警,有效的协助管理人员工作,并更大限度地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减少人力监管的成本。
风险预警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落后的人工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只有依靠高科技手段,结合人工管理,提高分析的自动化水平和处理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建立一个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风险预警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密切配合,将在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1.安全风险预警:安全风险预警是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手段、以免疫和安全性为目的的一种防错、纠错机制,其通过识别、监控、预测、评价主体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借助预防控制策略及时矫正主体的不良发展趋势。
安全风险预警是按照一定的过程进行的,通常包括风险信息收集、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风险评价与风险预警。按照其逻辑可将安全风险预警的程序划分为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这四个阶段。要做好安全风险预警就必须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危险源识别预警系统对危险源区域进行实时检测,无需人工干预,一旦检测到有人靠近危险区域时,立即进行告警,告知监控管理中心,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同时将告警截图和视频保存到数据库形成报表,可根据时间段对告警记录和告警截图、视频进行查询点播,方便进行事后轨迹回溯。
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融合了计算机视频图像分析技术、自动预警、报警管理等技术,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无缝对接,通过系统主动预警推送的方式,将危险区域出现人员进入…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辨识包括: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危险源辨识方法:国内外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危险源辨识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
扩展资料
危险源防范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检测识别系统首次实现了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水、火、瓦斯、顶板”统一的数据仓库、元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可为多参数决策支持提供实时数据。
自主开发的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并服务于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数据处理和专用GIS和三维可视化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了多种数据在同一平台的集成处理;建立的多参数动态数据处理决策支持模型,实现了在线动态预测。
构建的煤矿井下灾害预警指标体系库,完成了预警分级体系的分类,实现了对重大危险源的在线识别和预警;利用先进技术开发的煤矿灾害的集成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从危险源检测、识别、预测、预警及应急处理的完整决策支持闭环。
关于网络安全事前预警系统设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