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空技术飞速发展,太空设施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太空资产的安全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太空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美国作为世界太空技术的领头羊之一,其太空资产的数量和规模也是目前全球更大的。然而,美国太空资产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美国国防部于2023年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中明确指出,美国太空资产受到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威胁,这些威胁包括反卫星武器、激光干扰、探测器、自杀式卫星和拦截卫星等。这一威胁程度不断升级,促使美军加倍关注太空网络安全。
太空网络安全指的是太空环境中的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太空网络涉及到卫星通讯、导航、监视等多个领域。太空网络的安全受到多种威胁,包括黑客攻击、电磁脉冲、自然灾害和太空垃圾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对太空资产和地球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太空资产及其网络系统,美军开始加倍关注太空网络安全。美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太空资产。例如,美军加强了卫星的安全防御,并开发了先进的隐身技术,使卫星不被敌对国家探测到。此外,美军对太空资产进行加密保护,防止黑客攻击和电磁干扰等安全威胁。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来损害美军太空资产的安全。
美军加强了区域防御体系。美军部署了许多探测和监视设备,以确保对敌方的监视和情报搜集。同时,美军在太空中部署了反卫星武器,以保护其太空资产的安全。通过这些设施,美军可以确保太空资产不受来自敌对方的破坏和攻击。
再次,美军加强了人员培训和战备演习。美军为其太空网络安全部门培训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以应对威胁。此外,美军还定期组织各种种类的战备演习,模拟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提高其太空网络安全部门的应变能力。
总体而言,太空网络安全是严峻的挑战,但美军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和计划来加强保护,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在不断演变的安全威胁面前,美军将继续不断提升其太空网络安全水平,确保太空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什么叫网络词令部?
- 反卫星系统有哪些
什么叫网络词令部?
概述
美国空军18日宣布成立临时“网络司令部”。法新社评论说,美国空军在18日庆祝自己60岁“生日”的同时,为备战网络战争、争夺“制网权”迈出重要一步。 美空军部长迈克尔·温18日宣布,临时“网络司令部”设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临时司令部成立前,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实际上已为美做姿空军网络作战发挥核心作用。 正式成立后的“网络司令部”将“训练部队在网络中和通过网络持续作战的技能,使网络作战与空中、太空作战充分融合”。
最新进展
网络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全球网络依赖程度深化,要求国防部更新作战原则,视网络空间与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领域同等重要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美国国防部长盖茨23日正式下令组建网络司令部,以统一协调保障美军网络安全和开展网络战等与电脑网络有关的军事行动。 美军战略司令部将负责组建一个指挥网络战的次级司令部,并在9月1日前向国防部提交相关实施计划,最初运行时间不得晚于10月。该司令部将设在华盛顿附近的宏胡陪马里兰州米德堡军事基地。盖茨还建议由现任国防部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兼任网络司令部司令。该司令部可能由几百人组成。 盖茨在备忘录中说,美国在各方面正越来越依赖网络空间,同时来自网络的威胁也越来越多,增加了美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风险。新的网络司令部必须能够对美军在全球的行动进行整合,并能为美国的非军事部门和国际伙伴提供支持。
意义
美国是世界上之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也是之一个将其应用于实战的国家,但美军尚未形成统一的网络战指挥体系。当地舆论认为,组建网络司令部,意味着美国准备加强争夺网络空间霸权的行动。而网络司令候选人亚历山大曾形容,网络空间为新军事战线,它可能改变今后美国国家安全状况。 爱沙尼亚网络遭遇黑客攻击事件引起美空军对自身网络安全的担忧。今年5月,爱沙尼亚连续3个星期遭遇“网络攻击”,包括总统府、议会在内的几乎所有部门、主要政党、主要媒体、两家大银行和通信公司的网站均陷入瘫痪。 美军上世纪90年代末就意识到了网络作战的威力。美军官员承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空袭科索沃时,曾对南斯拉夫发动“电子攻击”。 然而,随着“基地”等恐怖组织利用网络招募新人、策划恐怖袭击,网络作战才引起美军充分重视。美空军2023年把网络作战列为与空中、太空作战同等重要的“基本任务”,并着手谋划成立新的司令部。
其它国家反应
英设网络安全总管 为防黑客和攻击和企业网络系统,英国将于今日宣布设立“网络总管”一职,负责统管英国网络安全事务。“网络总管”是英国新设立的网络安全办公室主管,这一职位将由高级官员担任。设立“网络总管”一职是英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 英国认为,网络系统与水电供应、道路建设和通讯等一样属于国家关键基础设施。英国上周公布的一份报告说:“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网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被攻击的威胁。”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个月也提出设立“网络总管”,奥巴马曾蔽蠢将电脑病毒形容为“大规模干扰武器”。有媒体报道说,由美国、英国、意大利等9个国家耗资3000亿美元研发的F-35隐形战机计划,怀疑遭黑客盗取资料。黑客复制拷走了“数百万兆字节(TB)”的战机设计和电子系统相关数据。 澳大利亚国家网络安全运行中心落成 新华网堪培拉1月15日电 (记者曹扬)澳大利亚国家网络安全运行中心15日在这里正式宣布落成。澳国防部长约翰·福克纳当日称,该中心旨在保护信息安全,维护澳国家利益。 据了解,澳国家网络安全运行中心提出的目标是不断占领和掌握高新科技,追踪和瓦解复杂的网络攻击。该中心将聘请约130名高水平的信息科技专家、工程师和分析师,其中一些人员来自澳国防部等单位。中心将能够使用国防部等机构的电脑资源和高级分析技术等。 福克纳15日对当地媒体表示,在国防部框架下新建国家网络安全运行中心,是澳2023年国防白皮书中作出的承诺之一,将加强和公众对未来网络安全与威胁的全面了解和充分认识。 他说,新落成的国家网络安全运行中心将在保护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为决策提供即时可靠的安全建议和协助。
概述
美国铅迹猛空军18日宣布成立临时“网络司令部”。法新社评论说,美国空军在18日庆祝自己60岁“生日”的同时,为备战网络槐桥战争、争夺“制网权”迈出重要一步。 美空军部长迈克尔·温18日宣布,临时“网络司令部”设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临时司令部成立前,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实际上已为美空军网络作战发挥核心作用。 正式成立后的“网络司令部”将“训练部队在网络中和通过网络持续作战的技能,使网络作战与空中、太空作战充分融合”。
意义
反卫星系统有哪些
苏联把之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那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四十多年来,在美苏(俄)两国的领导下,曾经令杞人们忧心忡忡的太空军事化(或者军备化)一路高歌猛进,那块曾经似乎碧蓝无暇的天空如今已经遍布着军事用途的精巧设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日益军事化的太空,今天所谓的“新军事技术革命”就基本上是一句废话;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喜欢“新军事技术革命”,那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干掉那些在环地轨道上旋转着的小小人造天体。控制住那些小东西的命运,我们就控制住了在技术上占优势的敌人的前途。
反卫星(ATST)技术几乎是跟卫星技术本身同步发展起来的。现今各太空大国的太空计划基本上都包含着破与立两个方面,就是保全自己,算计敌人。中国未来的太空战略,也必须把反卫星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下面的有关内容,系根据国闭帆外有关资料译编而成。
之一代反卫星武器:共轨反卫星系统
苏联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技术的国家。早在1963年,它就开始实施一项反弹道导弹和太空防御计划,最初的目标之一,就是对付美国的侦察卫星。美国当然不甘落后,也实施了自己的反导弹和反卫星计划,以反制苏联的地球轨道炸弹。但由于这个时期的制导系统存在局限性,因此使用了核装药的拦截弹头,以大面积的杀伤来抵销制导不精确的缺点。俄国于1960年代在莫困态樱斯科部署了之一套有限汪丛的导弹防御系统。这些早期的武器虽然可以对付卫星,但是由于使用核弹头,也必然造成不分青红皂白的大面积杀伤,因此被大家视为不完善的。
美国此时正在用太空侦察取代U―2飞行,因此很希望使其太空侦察任务合法化,让苏联开放其太空,因此努力排除苏联用其反卫星系统攻击美国侦察卫星的可能性,于是提出了与苏联签署太空军备控制协定。苏联也看到太空军备控制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乐于接受太空军备协定。1950年代晚期,美国在这方面的外交努力主要着眼于禁止所有的太空军事行动,在苏联看来,这完全就是一种试图对其领先的远程导弹计划的拖后腿花招,因此两家没有办法谈。1967年,美国调整了这一立场,放宽了有关条款的要求,于是,签署协定的时机成熟了。尽管两个超级大国对于如何验证对方没有在太空部署武器的问题深感不放心,最终还是在当年签署了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在太空或太空天体上部署大规模杀伤武器,并且宣布在合作开发太空的精神。
这一时期,俄国唯一的反卫星系统是共轨反卫星系统(Co-Orbital ASAT)。这种系统包括一枚装备常规弹头的导弹,其基本机制是:在敌方卫星的地球轨道上升到达发射阵地上空时,将反卫星导弹发射进入与目标卫星接近的轨道;在一至两个轨道的距离上,这枚重1400公斤的拦截弹头将在弹上雷达的引导下实施机动,“俯冲”向目标卫星,并在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上引爆,通过弹头的预制破片摧毁目标。1963年到1972年,苏联对这种系统进行了试验,共进行二十次发射(包括目标卫星和拦截弹),先后进行了大约七次拦截和五次引爆。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在230至10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作。苏联宣称,该系统能够有效作战。1972年,苏联与美国签署反导条约,旋即按照条约中关于“双方承诺不研发、测试或部署反导系统”的规定,停止了对这一系统的测试。
据猜测,苏联同时也在发展电磁和激光反卫星武器。1975年10月,由于受到苏联西部地区某种光源的照射,美国卫星的红外传感器发生过五例莫名其妙的“致盲”事故。美国官方解释说,那些红外光源是西伯利亚输油管道沿线的火光,但一些评论家仍然相信苏联已经研发出一种基于激光的反卫星系统。
苏联在1976年恢复测试同轨反卫星系统,据报道这是它对美国发展航天飞机的回应,苏联军方认为美国航天飞机是天基武器的载体。据报道,苏联针对单一轨道的目标卫星,通过对拦截弹实施机动,把拦截范围扩展到更低160公里、更高1600公里,缩短了攻击时间。该系统使用光学和红外传感系统,取代了据认为存在问题的弹上雷达。人们相信,该系统此时已经可以进入运作。
从1978年到1982年,苏联继续对其同轨反卫星武器进行试验,大约每年进行一次拦截。随后,苏联停止了对该系统的测试,但据认为它现在具有实际的战斗能力,。
这个时期,美国和苏联一边进行反卫星技术研究,但同时显然都把赌注押在反卫星武器控制谈判上。
第二代反卫星武器:空射型反卫星导弹
年,美国宣布准备进行新一代反卫星武器的试验,这就是空射型微型飞行器(Air-Launched Miniature Vehicle,简称ALMV)。F―15飞机从高空发射一种两级火箭,将导弹直接射向位于近地轨道的目标卫星,通过冲击力实施杀伤。这种杀伤机制被称为“动能杀伤”,因为它是通过高速碰撞产生的动能来进行破坏的。作为回应,苏联/俄国据报道也研发了一种类型的反卫星武器,从米格31飞机上发射。这种武器系统由于缩短了伺机发射时间,因而显著减少了反卫星武器发射与摧毁目标之间的时间,所以是对同轨反卫星武器的一种改进。
年春天,里根总统发表了“星球大战”演讲,宣布他将集中美国资源,用以研发一种大规模的导弹防御系统。导弹防御将包含几种天基导弹拦截器。为了对此作出回应,苏联重新启动了认真研究导弹防御系统的工作。苏联还提出外交动议,建议禁止天基武器,并且宣布暂停试验反卫星武器系统。
年,美国进行了两次空射反卫星系统测试,发射了拦截弹,但是没有针对目标。它的之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针对卫星的发射是在1985年10月13日,摧毁了一颗在555公里轨道上运行的老旧Solwind卫星。此后,美国空军继续积极实施这个项目,计划在次年进行一系列测试。然而,1985年12月,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和共和党主导的参议院在其预算中列入一个授权法案,禁止对空射型反卫星武器对太空目标进行打靶试验。这项决定通过之前一天,美国空军刚刚将两颗用于下一轮测试的目标卫星送入轨道。空军继续在1986年测试这种反卫星系统,但是执行了不准进行太空打靶的禁令。
这项反卫星系统禁令的效力在1986年得到延长,苏联也继续履行其自愿暂停反卫星试验的承诺。1987年11月,白宫和国会对军备控制条款谈判后达成妥协,继续延长该项关于反卫得测试的授权法案,但是允许军方在苏联恢复其反卫星试验的情况下停止执行该禁令。由于这项反卫星系统试验面临政治上的强力反对,空军无法实施其最后的测试,于是停止了空射反卫星系统的研发。
苏联人确实信守了其承诺,尽管他们继续研究一些导弹防御技术。当时有谣言说,苏联人正在研发一种由米格飞机发射的与ALMV相似的反卫星武器,但是这种说法从来没有得到证实。1987年,苏联发射了一个据报道用于未来“太空战据点”的试验平台,但是由于运载火箭失灵而失败,坠入太平洋。
第三代反卫星系统:美国的MIRACL激光及动能反卫星系统和苏联激光系统
年,两位民主党众议员投票反对延长反卫星试验禁令,但是同时国会也将国防部申请用于研发地基反卫星系统的经费削减了一亿美元。空军开始计划实施其他反卫星项目,特别是地基激光系统。动能杀伤和激光反卫星系统都要自己的相对优点和相对缺点。动能杀伤运载系统对卫星的“杀伤”是可以确证的,而且能够在所有天气条件下运用;地基激光虽然受制于天气条件,但是不产生太空碎片,还能对卫星进行暗杀伤。陆军加快了其地基
最新的反卫星技术
美国军队和防务机构已经得到指令,要求集中力量重组他们的太空控制成果。这已经导致许多机构发生变化,但是从那时起,就没有再主动实施过新的大规模反卫星武器项目。尽管如此,经过过去几代反卫星系统研制,美国可能仍然保有一些反卫星能力。
由于没有完成预定的试验计划,现在美国空军的ALMV系统的反卫星能力尚不清楚。空军官员已经表示反对使用毁坏性、会产生碎片的反卫星武器,甚至连支持发展反卫星能力的国防部顾问,也把不可逆的反卫星武器视为最后的手段,而宁愿使用可逆性的反卫星武器。尽管空军在传统上是对反卫星技术最有关联和最感兴趣的武装机构,它也表示没有兴趣重振这个项目。
年12月,美国总审计局对陆军KE-ASAT系统的评审报告说,为了使该系统进行飞行试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在国防部作出建议后,陆军及其合同商波音公司已经在三架杀伤性飞行器上,继续进行综合性工作和环境适应性试验,这些飞行器随后将被放入仓库。项目官员相信,布什和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可能会更加支持这一项目,然而他们也承认KE-ASAT的飞行试验可能会面临政治上的强烈反对。官员们说,如果他们得到了用以进行两次飞行试验所需的资金,该系统可能已经在三年内进行部署,虽然在已建造的三架杀伤性飞行器中,有两架已经被分解用于其他项目。自从2023年以来,总统的预算申请或者国会的追加预算中就已经没有分配资金给这个项目,在2023财年预算申请中也没有列入相关的经费。
MIRACL激光反卫星系统没有再进行试验,尽管陆军有时候发射激光进行例行的能量测试,但是该项目已经面临财政上的困难,其负责人正在考虑将该激光器用于其他用途。
基本的电子战反卫星技术,例如干扰卫星信息的上载或者下载传输,并没有特别高的技术要求,这种能力可能在相当大范围内被人掌握。这种反卫星攻击也具有相对隐蔽和不会产生污染太空环境的碎片等优点,但是,电子战攻击也存在难以确定攻击成功与否等缺点。如果试图干扰某个特定的用户,或者使卫星永久性失效,则是很困难的,而且还不清楚美国和俄国的在这方面的实际能力,虽然两国的战场电子战技术都有可能做到这一点,这些技术甚至在地球同步轨道之外也是能够发挥作用的,特别是对于相对缺乏防护的非军事目标。
前苏联共和国继续在太空方面进行投资,尽管军用发射已经减少了,而商业发射则增加了。美国侦察卫星的存在,曾经在许多年的时间里驱动着苏联反卫星技术的发展,现在则不再被视为一个重大威胁,俄国正在考虑在导弹防御方面与美国合作。俄国继续遵守其自1983年开始的暂停反卫星武器试验的诺言。
新型反卫星技术的发展
尽管美国没有再启动新的专门的反卫星计划,但是布什最近增加了投资,用于加强太空相关技术研究,新的技术研究包括改进跟踪太空目标的能力,新的发射和推进技术,以及发展新型传感器和杀伤性飞行器。高能激光技术方面的投入也见增加,获得支持的项目包括发展透过大气层传播激光所需的技术,以及努力减少武器系统的重量,以便于飞机运输激光器系统,或者将它发射到太空中。
美国还在研究将传统的卫星组件做得更小更轻。这使得发射“寄生”微型卫星成为可能,微型卫星是用于跟踪其他卫星的小型飞行器;如果这种微型卫星能够实施机动,以足够靠近目标卫星,然后扰乱或者破坏它,那么这项技术将被证明有助于反卫星任务。微型卫星也能够为卫星执行防御性任务。
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上述多数技术成果才能够被部署到进攻性或者防御性系统中。然而,美国最近研发的这样一些用于拦截弹道导弹的系统,可能具有作为反卫星武器的良好性能,并且因此能够极大地提高美国的反卫星能力。
确实,虽然这些本来为远程导弹防御系统而研发的技术,可能在防御弹道导弹方面并不是十分有效,但是其中一些技术能够非常有效地用于对付卫星,因为与导弹防御相比,攻击卫星从许多方面看都是一项比较容易的任务。卫星在可预测的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能够通过地面设施的跟踪而精准地确定,这使得卫星的位置在未来成为可知的。美国将有足够的时间计划发起攻击,能够选择攻击的时间,还有时间进行多次射击以摧毁它。相形之下,在一次弹道导弹攻击中,进攻者具有出其不意的优势,而防守方只有不到30分钟的时间进行反应。此外,一个拦截弹头攻击一颗卫星时,不需要处理导弹防御系统面临的棘手的反制措施问题。目前这代卫星没有装备自我保护的设施。尽管未来的卫星可能拥有某种防护手段,但它将难以压倒攻击者拥有的优势。
中国的反卫星武器
一些西方论者将中国的太空战策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防御性策略”,即通过外交手段,阻遏潜在敌人推动太空军事化的努力;另一类是“进攻性策略”,就是通过部署太空武器,保护自己在太空中的利益。我们看来更为关注进攻性策略。
今年4月,中国用一枚长征二号丙火箭将一颗小型卫星和一颗微型卫星送入太后,西方军事界对于中国反卫星武器研制计划的忧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美国军方的判断,中国到2023年将拥有两种用于对付近地轨道卫星的反卫星手段:一是地基激光致盲器甚至大功率激光武器,这是美国国防部自1998年起,就在每年中国军力报告中一直强调的;二是以KT―1火箭为基础,带有小型或者微型卫星拦截器的直接攻击型反卫星武器。所谓KT―1火箭,是在DF―21中程导弹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四级固体燃料火箭,是一种小型机动太空运载火箭(简称SLV),这种火箭使得中国能够随意选择时机,对敌方卫星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据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正在DF―31洲际导弹的基础上研制KT―2型火箭,并在DF―31甲型洲际导弹的基础上研制KT―2A火箭,这两种使用固体燃料的机动火箭能够瞄准地球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而美国的许多“敏感”卫星正是在这些轨道上运行的。一些西方军事专家相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研发一种“寄生卫星”,这种小型或微型卫星可以用KT系列火箭发射,通过附着在敌方的人造天体之上实施干扰或者破坏,或者通过直接撞击,用于攻击空间站、天基激光系统以及其他卫星。中国的《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杂志还讨论了如何利用全球定位技术来确定近地微型卫星的高度,这家杂志还将用三年的时间,开辟专栏讨论如何攻击太空的卫星。
美军的通信、侦察和监视系统严重依赖于太空,空间设施事实上美军最重要的“节点”(Node)之一。因此,在未来的中美战争中,中国将高度重视太空战。只要能够摧毁美国天基系统,就等于击中了阿基里斯的脚后踵,这对于中国取得战场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美国在通信、控制、指挥、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方面拥有的优势将化为乌有,从而不得不跟中国打一场二十世纪的传统战争,而后者在这方面显然更为得心应手。
美国国防部今年的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真正拥有的反卫星手段是实施太空核爆炸,这样一次爆炸将把中国上空的同步卫星(如通信、GPS等)以及正好路过的侦察卫星消灭殆尽。这其实是一种之一代反卫星武器,这种并不先进的手段可能会伤及友方甚至己方的卫星。但是战争并不是请客吃饭,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绝对不能讲客套;如果必要,中国完全可以把一颗核弹送入地球轨道,――如果“误炸”了友方的卫星,战后赔偿就是。中国不必害怕这种手段也会伤害自己的卫星,因为目前中国并没有形成对卫星设施的强烈依赖。举个形象的例子,这种“损人又损已”的做法,非常类似于“金毛狮王”谢逊跟“混元手”成昆在一间全封闭的房间中剧斗,如果谢逊出手打灭所有的灯烛,其结果必然更有利于原来就不信赖光线的谢逊。
扫除头顶的人造天体之后,中国失去的只是锁链。
美军高度重视太空系统网络安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美军高度重视太空系统网络安全,太空网络安全:美军加倍关注,什么叫网络词令部?,反卫星系统有哪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