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方便了我们的交流和学习。但是,这也带来了诸多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黑客和病毒的频繁出现,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网络安全漏洞,是指存在于计算机系统、网络协议、应用程序等方面的安全漏洞,为黑客提供攻击机会的漏洞。本篇文章将会摘录出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以及解决方法。
1. SQL注入漏洞
SQL注入漏洞是网络攻击的主要手段之一。攻击者使用特定的语句来攻击网站数据库,然后获取该网站的有用信息,造成损失。SQL注入漏洞的发现和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缺陷检测和修复:对遗留的和延续的应用程序进行修复;
(2)掌握一定的SQL知识:要了解SQL语言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3)加强网站的安全防护:尽量减少用户提交的HTTP请求,减少被攻击者利用SQL注入漏洞的机会;
(4)加密关键数据。
2. XSS漏洞
跨站脚本漏洞(Cross-Site Scripting Vulnerability)是指攻击者能够在受害者的网页上注入代码,使受害者的网页存在恶意脚本。此脚本可以盗取用户信息,甚至能够获取用户网页上的Cookie信息。以下是针对此问题的防范措施:
(1)设置浏览器的安全级别为高:如禁用Java或ActiveX;
(2)过滤Script、HTML、和IFrame的输入:开发人员应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过滤,比如:using Sanitizer等技术进行输入过滤;
(3)建议Web应用程序尽可能少的使用Cookie,避免因Cookie信息泄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更改应用程序的默认页面的文件名,为避免攻击者通过直接访问的方式,获知当前应用程序所使用的技术。
3. DDos攻击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让服务器饱和的攻击方式。攻击者通过向服务器发送大量的流量,使正常的用户请求被拒绝,造成服务瘫痪。以下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点:
(1)备份有用的数据和程序:确定有用程序的备份,并将其存储在离线服务器上,以避免攻击者破坏服务器的源数据;
(2)审查外部入口的安全性:安装设备,如防火墙或入侵检测系统;
(3)运用多个远程基础设施:在多个远程服务器上安装相同的应用程序,以保证在某个服务器发生拒绝服务攻击时,其他服务器还能继续提供服务;
(4)使用文件上传器:文件上传器是指在应用程序中能够找到的任何类型的文件上传命令,如:XP_Uploader, jsp_WebShell等等,攻击者通过上传命令,可以入侵网站服务器,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4. CSRF攻击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CSRF)攻击也称为”伪造请求“攻击, 是指攻击者通过伪造用户身份,向网站发送一些表单请求或HTTP查询命令,让受攻击者不知不觉之间执行了攻击者的命令。以下是该问题的解决措施:
(1)通过添加随机的token参数,检验请求是否真正来源于用户身份;
(2)参数验证,Web应用程序应该始终验证所有可被攻击点内的请求。特别是第三方API的请求,例如:邮件接口、短信接口等等,在更高安全级别下,Web应用程序应该验证IP地址、验证用户信息、限制可被接受的参数;
(3)通过重定向链接,解决CSRF攻击。为避免提交的请求实际上由另一个人所发起,Web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登录,token和跟踪重定向等方式来预防CSRF攻击。
网络安全漏洞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漏洞,科学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大型的网络运营商、公司以及部门,都应该负起保护顾客、员工、公民、国家的责任,进行网络安全的防御与发展,让网络空间更加安全、稳定、开放和自由。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Windows的安全漏洞
Windows的安全漏洞
很多防护软件都可以修复漏洞的.
比如说:腾讯电脑管家.他不光能培睁修复电卜侍脑系统的漏洞,还有其他强大的功能.
电脑管家具有定期体检、及时修复漏洞、实时防护功能。
同时腾讯电脑管家拥有管理软件、查杀木马、系统优化、帐号保护、硬件检测、配弊岁软件搬家等功能!
步骤:打开腾讯电脑管家>>>修补漏洞>>>扫描漏洞>>>一键修复即可。
希望能够帮到你~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具体举例来说,比如在Intel Pentium芯片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在Sendmail早期版本中的编程错误,在NFS协议中认证方式上的弱点,在Unix系统管理员设置匿名Ftp服务时配置不当的问题都可能被攻击者使用,威胁到系统的安全。因而这些都可以认为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漏洞与具体系统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时间相关特性 漏洞会影响到很大范围的软硬件设备,包括作系统本身及其支撑软件,网络客户和服务器软件,网络路由器和安全防火墙等。换而言之,在这些不同的软硬件设备中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在不同种类的软、硬件设备,同种设备的不同版本之间,由不同设备构成的不同系统之间,以及同种系统在不同的设置条件下,都会存在各自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 漏洞问题是与时间紧密相关的。一个系统从发布的那一天起,随着用户的深入使用,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会被不断暴露出来,这些早先被发现的漏洞也会不断被系统供应商发布的补丁软件修补,或在以后发布的新版系统中得以纠正。而在新版系统纠正了旧版本中具有漏洞的同时,也会引入一些新的漏洞和错误。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漏洞会不断消失,新的漏洞会不断出现。漏洞问题也会长期存在。 因而脱离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系统环境来讨论漏洞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只能针对目标系统的作系统版本、其上运行的软件版本以及服务运行设置等实际环境来具体谈论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及其可行的解决办法。 同时应该看到,对漏洞问题的研究必须要跟踪当前最新的计算机系统及其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动态。这一点如同对计算机病毒发展问题的研究相似。如果在工作中不能保持对新技术的跟踪,就没有谈论系统安全漏洞问题的发言权,既使是以前所作的工作也会逐渐失去价值。 二、漏洞问题与不同安全级别计算机系统之间卖猛的关系 目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分级标准一般都是依据“橘皮书”中的定义。橘皮书正式名称是“受信任计算机系统评量基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橘皮书中对可信任系统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由完整的硬件及软件所组成的系统,在不违反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它能同时服务于不限定个数的用户,并处理从一般机密到更高机密等不同范围的信息。 橘皮书将一个计算机系统可接受的信任程度加以分级,凡符合某些安全条件、基准规则的系统即可归类为某种安全等级。橘皮书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能由高而低划分为A、B、C、D四大等级。其中: D级——更低保护(Minimal Protection),凡没有通过其他安全等级测试项目的系统即属于该级,如Dos,Windows个人计算机系统。 C级——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Protection),该等级的安全特点在于系统的客体(如文件、目录)可由该系统主体(如系统管理员、用户、应用程序)自主定义访问权。例如:管理员可以决定系统中任意文件的权限。当前Unix、Linux、Windows NT等作系统都为此安全等级。 B级——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Protection),该等级的安全特点在于由系统强制对客体进行安全保护,在该级安全系统中,每个系统客体(如文件、目录等资源)及主体(如系统管理员、用户、应用程序)亏孝都有自己的安全标签(Security Label),系统依据用户的安全等级赋予其对各个对象的访问权限。 A级——可验证访问控制(Verified Protection),而其特点在于该等级的系统拥有正式的分析及数学式方法可完全证明该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安全规格的完整性与一致性。 ‘ 可见,根据定义,系统的安全级别越高,理论上该系统也越安全。可以说,系统安全级别是一种理论上的安全保证机制。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在某个系统根据理论得以正确实现时,系统应该可以达到的安全程度。 系统安全漏洞是指可以用来对系统安全造成危害,系统本身具有的,或设置上存在的缺陷。总之,漏洞是系统在具体实现中的错误。比如在建立安全机制中规划考虑上的缺陷,作系统和其他软件编程中的错误,以及在使用该系统提供的安全机制时人为的配置错误等。 安全漏洞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在对安全机制理论的具体实现中发生了错误,是销配稿意外出现的非正常情况。而在一切由人类实现的系统中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实现和设置上的各种潜在错误。因而在所有系统中必定存在某些安全漏洞,无论这些漏洞是否已被发现,也无论该系统的理论安全级别如何。 所以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安全漏洞问题是独立于作系统本身的理论安全级别而存在的。并不是说,系统所属的安全级别越高,该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就越少。 可以这么理解,当系统中存在的某些漏洞被入侵者利用,使入侵者得以绕过系统中的一部分安全机制并获得对系统一定程度的访问权限后,在安全性较高的系统当中,入侵者如果希望进一步获得特权或对系统造成较大的破坏,必须要克服更大的障碍。 三、安全漏洞与系统攻击之间的关系 系统安全漏洞是在系统具体实现和具体使用中产生的错误,但并不是系统中存在的错误都是安全漏洞。只有能威胁到系统安全的错误才是漏洞。许多错误在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对系统安全造成危害,只有被人在某些条件下故意使用时才会影响系统安全。 漏洞虽然可能最初就存在于系统当中,但一个漏洞并不是自己出现的,必须要有人发现。在实际使用中,用户会发现系统中存在错误,而入侵者会有意利用其中的某些错误并使其成为威胁系统安全的工具,这时人们会认识到这个错误是一个系统安全漏洞。系统供应商会尽快发布针对这个漏洞的补丁程序,纠正这个错误。这就是系统安全漏洞从被发现到被纠正的一般过程。 系统攻击者往往是安全漏洞的发现者和使用者,要对于一个系统进行攻击,如果不能发现和使用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是不可能成功的。对于安全级别较高的系统尤其如此。 系统安全漏洞与系统攻击活动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因而不该脱离系统攻击活动来谈论安全漏洞问题。了解常见的系统攻击方法,对于有针对性的理解系统漏洞问题,以及找到相应的补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四、常见攻击方法与攻击过程的简单描述 系统攻击是指某人非法使用或破坏某一信息系统中的资源,以及非授权使系统丧失部分或全部服务功能的行为。 通常可以把攻击活动大致分为远程攻击和内部攻击两种。现在随着互联网络的进步,其中的远程攻击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威胁也越来越大,而其中涉及的系统漏洞以及相关的知识也较多,因此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记得采纳啊
网络安全漏洞相关汇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网络安全漏洞相关汇总,网络安全漏洞:问题汇总,Windows的安全漏洞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