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网络安全问题愈发重要,网络安全威胁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网络黑客和数据窃贼不断企图从企业的服务器和数据库中窃取机密信息或干扰企业正常运营,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因此,企业安全建设成为了企业最基本的任务之一。MEC(多边沟通)技术为企业网络安全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为加强企业网络安全措施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本文将从MEC技术的概念入手,对MEC技术的应用以及企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进行探讨。
一、MEC技术概述
MEC技术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网络通信技术。它将计算和存储资源分布在物理、虚拟和云环境之间,通过多终端之间直接沟通和数据共享,实现更加高效、低成本的网络通信。MEA技术可在物理、虚拟和云环境之间灵活切换,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环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MEC技术的应用
(一)全面提升企业网络安全措施
MEC技术提供了多种安全管理工具和技术,如安全攻防模拟、入侵检测和防范等技术,可对企业网络进行全面的安全监控和管理,防范或修补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同时,MEC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的状态检测和网络监测,预警可能发生的安全威胁和攻击,为企业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二)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能力
MEC技术也可用于实现企业管理。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数据共享和多端数据同步,提高效率和调配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MEC技术还可协助企业进行全流程自动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业务处理效率。
(三)MEC技术亦可用于大数据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日积月累积攒的各类数据,对于企业的发展及管理来说至关重要。MEC技术可用于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和归档,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技术,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企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的数据、隐私和财务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种网络威胁也随之而来。恶意软件、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都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因此,企业安全建设成为了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加强企业网络安全措施和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四、加强企业网络安全的措施
(一)网络安全教育的加强
企业内部员工应该具备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应该了解各种网络威胁和攻击所造成的损失,提高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
(二)系统全面的身份验证和网络访问控制
MEC技术可通过身份验证、网络访问控制、网络隔离等措施,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企业应该将其代理、网络锁、防火墙等安全测设备的安装和配置,同时也应加强现有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自身网络安全。
(三)网络安全定期演练
企业应该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演练和应急响应演练,及时修复安全漏洞和强化安全措施,并应用MEC技术进行模拟攻防,提升对不断变化的网络风险的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网络安全,坚持采用MEC技术,企业不仅可以完善网络安全措施,实现全面的安全监控和管理,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同时还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优质的企业发展。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5G有NSA模式吗?
- 联通 腾讯 混改解读
5G有NSA模式吗?
NSA和SA到底有啥区别?
NSA(选项3x)与SA(选项2), 乍一看,其实就像边三轮和两轮摩托的区别。
NSA,采用双连接方式,
5G NR
控制面锚定于
4G LTE
,并利旧4G
核心网
EPC。SA,5G NR直接接入5G核心网(NG Core),它不再依赖4G,是完整独立的5G网络。
对比以上架构,NSA和SA主要存在三大区别:
1)NSA没有5G核心网,SA有5G核心网,这是一个关键区别。
2)在NSA组网下,5G与4G在接入网级互通,互连复杂;在SA组网下,5G网络独立于
4G网络
,5G与4G仅在核心网级互通,互连简单。
3)在NSA组网下,终端双连接LTE和NR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在SA组网下,终端仅连接NR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简单的讲,相比SA,NSA缺了一个新大脑(5G核心网),在5G-4G互连上还有些拖泥带水。
看似简单的架构区别,背后却会牵涉出一堆性能指标差别,这些指标主要包括了网络时延、上行带宽、网络灵活敏捷性和服务可靠性等。下面就来说说这些性能差别。
核心网
NSA缺少新大脑
NSA与SA的关键区别是有无5G核心网。5G核心网与4G核心网有什么不同?
相对于2/3/4G,5G核心网是一次颠覆式设计,它基于
云原生
和SBA服务化架构,
使能
敏捷高效地创建“网络切片”,不同的切片应对不同行业的多样化的5G用例,从而帮助运营商从2C市场向2B市场拓展,寻求新的
商业模式
和收入增长点。
网络切片通过灵活的网络资源组合,为不同行业的5G用例保障不同的QoS,可大大提升网络
服务质量
,并可降低部署成本。
5G核心网的用户面和控制面彻底分离,使能UPF(用户面功能)实现下沉和分布式部署。接下来,UPF与MEC(多接入边缘计算)完美天然集成,并分布式部署于网络接入侧、本地侧、汇聚侧和核心侧。
分布式的UPF/MEC意味着内容和服务将从互联网走进移动
内网
,使之更接近用户侧,从而减少网络传输时延,并减轻核心网和骨干传输网络负担,可实现工业自动控制、远程控制、AR/VR等低时延、大带宽5G应用。
运营商将基于网络切片和MEC向2B市场扩吵冲展,可以说这是5G的更大耐碰者价值所在。尽管5G网络能力也会驱动VR、
云游戏
等2C市场新业务,但随着几十年移动通信飞速发展,人的连接已趋于饱和,单靠2C市场的
经营模式
已不足,运营商迫切需要把重心转移至开拓2B市场,发展行业VR/AR、智慧交通、智慧安防、
智能电网
、工业自动控制等广泛的行业应用。
此外,在安全构架上,5G核心网比4G EPC更强,具有更强的加密算法,更安全的隐私加密,更安全的网间互联和更安全的用户数据,可全面实现网络安全防护。
但在NSA组网下,由于没有5G核心网,既不能支持网络切片,也无法完美支持MEC,因此在网络时延、业务部署敏捷性和服务可靠性上,以及在支持5G新用例方面,会昌薯大打折扣。
5G-4G互连
NSA复杂于SA
如上所述,在NSA组网下,5G与4G在接入网级互通,互连更复杂。
首先,互连复杂会影响空口时延。在控制面时延上, NSA组网下NR锚定于LTE控制面,因此,控制面时延基本与4G一样。在用户面时延上,如果LTE与NR数据流聚合,用户面时延会受限于4G。
其次,互连复杂会影响切换时延。在NSA组网下,由于5G NR锚定于4G LTE,NR至NR之间的切换若发生LTE锚定改变,需多步骤才能完成,花费时间较长。
如上图,在NR与NR切换时,首先要删除源副载波,释放源NR资源,然后再执行LTE到LTE之间的切换,接着再添加目标副载波,新分配目标NR资源。整个过程至少要花费150ms。
但在SA组网下,NR到NR切换独立于LTE切换,同频切换时延仅需约40ms,异频切换时延仅需60ms。至于SA与NSA之间切换,等同于NR-LTE异系统切换,时延也只需约70ms。
上行带宽
NSA远低于SA
在NSA组网下,终端天线要双连接LTE和NR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在SA组网下,终端天线仅连接NR一种无线接入技术。若终端配置为两天线,在NSA组网下,一根天线连接NR,一根天线连接LTE;而在SA组网下,两根天线均连接NR。
增加天线数量是提升无线
网速
的主要办法之一,这意味着,同样的终端在SA组网下的上行速率远远大于NSA组网下的上行速率,理论上是两倍。
在NSA组网下,以上这些性能缺陷将使5G用例受限,直接影响运营商向新业务扩展。
5G用例
NSA创新应用有限
5G大带宽、低时延、多连接的网络能力,加上网络切片和MEC技术,将使能全行业创新应用,但由于NSA在5G核心网、上行带宽、时延等方面的能力有限,会导致很多5G应用创新受阻。
联通 腾讯 混改解读
相较于资本市场的热议,通信业内人士对此次中国联通与腾讯的合作,并未投注过多热情。在某位电信分析师看来,中国联通与腾讯展开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已是五年前的旧闻,这也是中国联通近年来混改常规动作的一部分。
而有接近运营商的人士表示,此次合作其实就是2023年双方官宣合作后的一个后续行动。息显示,2023年10月,中国联通曾对外发布了《中国联通混改与腾讯合作迈大步,在云计算、网络服务等领域全面开展深度合作》的股市公告,就双方将要展开的合作内容进行了预告。
根据该份通告,双方将依托各自在通信、云计算、网络安全领域内的丰富资源与能力,强强联合,在云计算和网络服务领域相互开放资源,推进深度融合创新,打造全新的“云、管、端”互联网产业生态平台。
中国联通方面表示,这是中国联通混改方案获得监管机构核准后,与入股互联网企业在业务领域开展的首项重大业务合作,也是混改后与腾讯强强联合、推进深度战略合作的之一步。
息显示,中国联通的“混改”可追溯自2023年9月,彼时国家发改委正式宣布启动国企混改试点,鼓励国企打破体制僵局,调动市场化资源,激发企业活力。次年8月,中国联通正式启动混改,随后相继接受了包括腾讯、阿里、百度、京东、滴滴等巨头的入股。
不只是中国联通,在国资委发出号召后,作为央企代表的三大运营商其实都在进行混改,只不过中国联通的力度大些,属于全局混改,而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属于局部混改。
联通的“期待”
对当下务求革新的中国联通而言,吸引到产业内外的关注无疑有着积极的价值。尤其是将此次合作置于“混改”的框架下审视时,中国联通的战略意图或许能够在市场中得到更为清晰的传递。
中国联通作为三大运营商之一,手里掌握了优质的数据中心与网络资源,而腾讯有更好的CDN能力。这或许是两家决定进行合作的基础,强强联合,各取所需。
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联通云营收达268.7亿元,同比增长142%,占总收入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54%,大幅提升至10.18%。
在11月3日发出的公告中,中国联通也再度强调,在“1+9+3”战略规划体系引领下,将“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作为主责主业。而记者留意到,其中至少有三项与CDN、MEC业务紧密关。
更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1月,中国联通与网宿科技就已共同出资成立聚焦于CDN与边缘计算的云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滚历5亿元。其中,联通创投持有42.5%的股权。但在运营约一年后,由于未能达到双方合作预期,云际智慧便进入了历史。
“联姻”传统的背后
除了中国联通与腾讯的合作之外,近期市场也密集传出运营商携手互联网巨头的消息。11月1日,京东科技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有媒体报道,阿里巴巴也与中国电信达成了签约合作。
虽然中国电信方面很快就不实传闻进行了辟谣,但近年来,运营商与互联网厂商频繁进行合作却是不争的事实。如在业务层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先后与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则与芒果超媒、优酷等进行过合作。而在资本层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也都曾对外投资过很多互联网公司。
运营商偏爱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作为基础网络提供商,尤其是在中国,运营商掌握了的大多数网络基础设施资源,而互联网厂商是以应用和服务见长,需要运营商的底层支撑,双方本就存在大量的业务往来。另一方面,运营商作为传统国企,在机制体制上存在许多约束,以设立子公司的形式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能够突破束缚进行更多创新,收获新的业绩增长点。尤其是在近年来三大运营商出现营收瓶颈后,这种合作对运营商而言更是必要的。
这一点在国资委发出央企混改倡导后,变得更加明显。以中国移动子公司咪咕为例,咪咕从人员团队到运营模式,基本就是借鉴纯互联网的玩法,而咪咕在国内视频领域的成功,也证明了这套模式的可行性,这也正是其独立上市棚信的传闻一直备受关注的原因所在。
如果能大和搜够通过IPO引入市场化资本,运营商显然也能获得更多活力。目前除了咪咕外,包括中国电信的天翼云、翼支付也都在传出分拆独立运营的消息,这显然代表了市场与运营商的一种期待。
关于mec网络安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