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出售用户数据库 买卖背后的变与不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Facebook的部分用户数据已被恶意利用,需要更加严密的数据保护。但与此同时,在Facebook用户数据的黑市上,这些数据早已成为了“香饽饽”,并且价格越来越高,不断有更多的人愿意购买。
Facebook是当前全球更大的社交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着数亿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大量的社交信息。然而,这些用户数据之所以备受追捧,是因为它有着庞大的商业价值。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广告商和营销人员迅速锁定目标客户,更有效率地进行推销。
Facebook是如何获取这些数据并进行处理的呢?在用户注册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除此之外,用户还会频繁地与好友、页面、群组之类的对象进行互动,发布、评论、点赞等等。这些部分表现了用户的兴趣爱好,活动范围和日常行为。
此外,Facebook还会根据用户的历史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通过用户的搜索关键字、浏览记录、点击行为等等,推荐相关商品或信息。同时,Facebook的算法还会根据用户的行为,推荐更加符合用户口味的内容,从而提高用户留存和使用频率。
然而,在这整个过程中,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社交信息却往往被忽略了。当我们注册Facebook账号并同意使用协议时,就意味着我们授权Facebook使用这些数据。尽管Facebook在这些数据收集、使用和保护上引入了更严格的规定,但是数据泄露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事实上,用户数据泄露在过去几年越来越频繁。Facebook资料泄露事件的规模之庞大,使得这次泄露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据了解,泄露的数据包括50万Facebook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另外大约1000万个与Facebook相关的人的个人信息。这些数据包括用户的姓名、地址、号码和出生日期,甚至也包括用户所加入的群组、应用程式和其他互联网平台。
虽然Facebook在数据隐私,信息安全上所做的努力越来越多,但这事实上并不能消除所有的风险。这个开放式社交平台的本质决定了它需要不断的分享、交流和互动。同时,Facebook的个性化推荐算法也需要不断的分析和使用用户的数据。这意味着,在Facebook上,我们需要相信平台,也需要相信平台上的其他用户。
数据流动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过去,个人数据往往是由这些平台主动收集和加工。但现在,这些数据不仅仅是被平台收集,也被用户自行分享。尤其是在社交媒体这样的平台上,更多的用户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信息,以此来获取更多和更好的互动。
当然,Facebook也认识到了数据泄露的危害,正在采取更多行动来保护用户数据。Facebook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包括加强对第三方开发人员的监管,更有效地处理用户投诉和监控恶意活动等。Facebook还开始检查旧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只保留与核心功能有关的数据,并且限制所有应用程序访问用户的隐私信息。
Facebook的用户数据库在黑市上的价格在不断上涨,这显示了人们对数据的需求正在增加。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社交信息不断被获取,这让我们认识到数据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需要平台和用户共同努力。在使用社交媒体时,我们需要重视和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也需要要求平台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务,让用户数据真正安心使用。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开源数据库有哪些?
- 如何防止自己信息泄露?
开源数据库有哪些?
MongoDB——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由C++语言编写,其目的是为WEB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更大的特点在于它支持的查询语言非常强大,局域高性能、易部署、存储数据方洞告便、模式自由等特点。
Cassandra——是一套开源分布式NoSQL数据库系统。它最初由Facebook开发,用于储存裤芦收件箱等简单格式数据,具有模式灵活纳纯明、多数据中心识别,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
Hadoop HBASE——采用了Google BigTable的稀疏的,面向列的数据库实现方式的理论,建立在hadoop的hdfs上。
Couchbase——是一个集群化的、基于文档的数据库系统,它使用一个缓存层来提供非常快的数据访问,将大部分数据都存储在 RAM 中。
Neo4j——是面向网络的数据库。也就是一个嵌入式的、基于磁盘的、具备完全的事务特性的Java持久化引擎,但它将结构化数据存储在网络上而不是在表中。
如何防止自己信息泄露?
近段时间我也被诈骗骚扰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几年利用网络过度或非法获取、滥用个人信息的问题愈发严重。
个人信息泄露普遍,APP成重灾区
在中消协和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舆情热点”榜单中,“个人信息保护缺失”高居第二位,可见公众对于个人信息泄露之的重视和厌恶。
而目前个人信息泄露主要分以下3种情况:个人信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擅自披露或向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非法买卖,三种情况情节严重性依次加深。
而近些年APP大行其道下,手机APP已成个人信息泄露重灾区,通过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然后贩卖的情况十分严重。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指出,500万APP平均每款收集20项个人信息和设备信息,前一千款APP平均申请25项权限,其中申请了与业务无关的拨打权限的APP数量占比超过30%,且大量APP存在探测其他APP或读写用户设备缺猛谈文件等异常行为。
中消协去年8月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85.2%的受访者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而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中,62.2%是未经本人同意收集,61%是故意泄露和出售,57.4%为系统漏洞。
而这些人信息泄露后,接收到推销或短信骚扰、诈骗、垃圾邮件的比例分别为86.5%、75.0%、63.4%。笔者也是深受其害,近期几乎平均每天都有一个推销骚扰,让人烦不胜烦!
可以说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特别是手机通讯通和位置信息。而很多APP你还必须得让他获取这些信息,要不然你就没法安装。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在安装APP是从来不看或偶尔看看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而即使看协议的,多数也只是大概看一看。
可以说手机App出现个人信息严重泄露,即与人们安全意识淡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法律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惩罚不严甚至根本没有惩罚措施下,企业根本就不重视用户个人数据安全问题。
泄露事件频发,企业忽视数据安全
因此很多掌握着海量公民个人信息的公众企业、特别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已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在企业,信息安全部门因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老板不愿意加大投入往往成为边缘部门,想着只要不出事就行,但现实往往却事与愿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根据Risk Based Security公布的数据,2023年已经发现超过3800多起数据泄露事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4%。
而除了数据泄露事件越来越多,被泄露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涉及的犯罪金额越来越大。
2023年12月一份当年130万条包含考研学生姓名、性别、手机号、座机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邮编、学校、报考专业等等个人信息的文件上被卖了1.5万元。
而在2023年国内的重大数据泄露案件中,圆通2023年的10亿条用户个人信息数据被出售,售价1比特币;顺丰3亿条用户个知握人信息数据被出售,售价2个比特币;华住旗下多个连锁酒店2.4亿条、涉及1.3 亿人的客户开房数据被出售,数据标价8个比特币,约合人民币 35 万人民币。
可见,社交、快递、酒店等手握大量个人隐私数据公司,在数据安全方面投入有限,岗位薪资偏低的情况下根本招不到高水准的程序员,边缘化信息安全部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数据库的防护也就成纸糊的,彻底成为犯罪分子随意进出的场所。因此出现了只需花几百块就能买上万条“最近三天”外卖用户的姓名、、地址、订餐次数等隐私信息。
而企业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事件,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据IBM Security和Ponemon Institute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每次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为386万美元,而大规模的数据泄露带来巨额损失,泄露的数据超过100万条预计会造成 4200 万美元的损失,超过 5000 万条会带来 3.88 亿美元的损失。
而2023年Facebook就因为8700万用户数据遭泄露及不当使用被美国罚了50亿美元,成为美国对科技公司开出的更大罚单。
而在各国陆续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下,未来那些不重视个人数据保护而造成重伏碰大数据泄露的公司,将面临如脸书一般的巨额罚单。而对于像圆通、顺丰这样的国内企业来说,这样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日子即将到来。
《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立法规划
个人信息数据泄露问题这几年来一直是国内法律界、商界、甚至是普通民众关注的重点,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也一直都牵动各方神经。
而自从三年前欧盟推出《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国内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呼声一直不断,而中国版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出台已经可期了!
21日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之一次记者会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将按照立法工作计划,适时提请常委会审议。
22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三审的草案稿将具有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功能的个人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受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可以说自从三年前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出台并实施,全球各国纷纷加快了相关法律的制定,目前为止包括日本、巴西等国,全球有超过50个国家或地区已经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
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也是动作迅速,被称为《云法案》的《澄清境外数据的合法使用法案》在2023年3月出台,号称美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隐私保护法案《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在《云法案》3个月之后通过,并将于2023年正式生效。
而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能让我国法律和国际迅速接轨,不仅利于国内外企业的业务开展与合作,也有利于保护我国公民的隐私。
不要贸然填写个人的真实信息,以免泄露。
facebook数据库买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facebook数据库买卖,Facebook出售用户数据库 买卖背后的变与不变,开源数据库有哪些?,如何防止自己信息泄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