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答案:做基础设施,比如服务器、数据库方面,一点前途是都没有,穷途末路!
原因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特性
中国的互联网环境非常特殊,除了私有企业的阿里、腾讯、华为云服务之外,还有国营的电信、联通。中国能够大批量采购云服务基础设施的单位基本上是政府或者央企。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即使电信、联通的云技术实力不如上述三家,但是出于数据安全、国企对国企的政策要求,势必不可能选择上述三家。
当然,联通现在和腾讯合作成立新公司是新的动向,日后腾讯云可能有性质上的改变,也未可知,单从现在的情况看,大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国有单位。
原因二:漂亮的数据背后值得商榷的可信性
各个企业的云项目,数据都比较漂亮,业绩、增长看起来都很是喜人,但是行任内都知道,大部分数据是刷的。
比如我给哪一个企业做了软件也算入了云收入当中,甚至一些中标项目中,桌椅板凳这些也算如中标的云项目当中。
甚至有些是直接使用刷单软件,造起高增长的态势,在返佣给代理。
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阿里云的增长率,已经非常低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阿里的云产品的价格已经较前几年增长了大概一倍,这背后透露出的也是低增长需要高价格来支撑的尴尬。
所以对国内的私营云服务,中小企业支撑不住,完全不看好未来的发展,最好的情况就是最终一到两家被招安,进入国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