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给大家谈谈intel服务器,以及intel服务器芯片组列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 1、Intel E系列处理器与I系列处理器区别?
- 2、(英特尔)Intel(R) Pentium(R) Gold G5400 CPU @ 3.70GHz处理器怎么样
- 3、英特尔至强处理器技术简介
- 4、英特尔服务器处理器介绍
- 5、intel服务器cpu金牌属于哪个系列
Intel E系列处理器与I系列处理器区别?
Intel E系列处理器与I系列处理器区别为:核心数不同、CPU主频不同、对象不同。
一、核心数不同
1、E系列处理器:E系列处理器为了基础虚拟化,核心数比I系列处理器要多。
2、I系列处理器:I系列处理器由于是针对个人使用,核心数比E系列处理器要少。
二、CPU主频不同
1、E系列处理器:E系列处理器由于只用来提供服务接口,CPU主频比I系列处理器要低。
2、I系列处理器:I系列处理器由于需要处理系统程序软件,保证性能,CPU主频比E系列处理器要高。
三、对象不同
1、E系列处理器:E系列处理器是intel针对服务器市场cpu的代表。
2、I系列处理器:I系列处理器是intel针对普通家用或者游戏电脑市场cpu的代表。
(英特尔)Intel(R) Pentium(R) Gold G5400 CPU @ 3.70GHz处理器怎么样
(英特尔)Intel(R) Pentium(R) Gold G5400 CPU @ 3.70GHz处理器的基本规格为双核四线程,基准频率3.7GHz,不支持睿频加速。
总得来说,G5400总体规格不算太差,对于上网办公等需求还是可以满足的,并且G5400进一步优化了能耗比,通过Intel XTU进一步调整TDP,拿来作为NAS等低功耗服务器性能倒是会显得比较强力,秒杀一众低功耗CPU。
就CPU性能而言,G5400对比G4560提升约6%左右。i3-8100大致为G5400的1.3倍,对比R5 2400G和R3 2200G分别为1.4倍和1.12倍。
就集显性能来说,G5400与G4560差别不大,5%不到的提升。8100由于是GT2的核心所以性能为1.7倍,而R5 2400G和R3 2200G则会明显吊打,分别相当于4倍和3.3倍。
而搭配独显的部分,由于G5400的显卡可以用到X16的满带宽,而R5 2400G和R3 2200G只有半速X8,会略弱于G5400,不过差距均不大于2%。对比i3-8100,G5400则会弱7%左右。
搭配独显的情况会有一定的损失,对比7700K大致10%,所以不建议搭配比较高端的显卡,GTX 1060 6GB或以下的会比较好。总体来说,G5400为代表的双核系列,针对现在中高端的PC使用需求已经显得比较吃力。
功耗上来看,G5400还是有优化的,会低于i3-8100 10%,对比R5 2400G和R3 2200G则会分别有30%和20%的优势。
扩展资料:
G5400还是传统的彩印纸盒包装,这一代多了一个GOLD字样。包装内提供了原装散热器。散热片还是比较薄的,不过双核的功耗也不会太大。风扇还是采用4PIN接口,支持PWM调速。散热器底座有预先涂抹硅脂,不过没有做塞铜处理。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技术简介
至强(Xeon)是英特尔针对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的处理器品牌,但也有某些超级计算机采用此处理器。Xeon采用x86架构和/或x86-64架构,和采用IA-64架构的Itanium不同。
至强处理器与常规桌面级CPU相采用同一套微结构(微内核),但更关注于核心数量而非时钟频率,并增加了针对服务器和工作站的高级功能,例如ECC内存,更多的内核数量,更大的RAM和高速缓存,提供企业级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的Machine Check Architecture (MCA)异常处理机制等。此外,某些型号还支持QPI(快速通道互联)和UPI(超级通道互联)总线,从而将多个CPU连接在一起,从而提供2路、4路、8路等多路处理能力。。
至强(Xeon)处理器目前主要有6个系列:
此外,至强还包含至强融核系列处理器,目前最新的Xeon PHI处理器基于英特尔?集成众核架构(MIC 架构),能为要求最苛刻的高性能计算应用程序提供大规模并行处理和矢量化服务,最高支持72核,36M L2 Cache。
多路互联技术用于在单块主板上安装多块互相连接的处理器,主要包括:
众核(Manycore)处理器是专为高度并行处理而设计的专用多核处理器,不追求流水线深度、超线程等计数来提高单核性能,而是包含大量简单独立的处理器内核,因此具有更高的吞吐量或更低的功耗,但是具有更高的延迟和较低的单线程性能。
Cache一致性是限制多核处理器扩展的难点。众核处理器通过消息传递,暂存式内存,DMA,分区化的全局地址空间(Partitioned global address space,PGAS),只读/非一致性高速缓存等技巧绕过这个难点。GPU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具有多个着色器处理单元的众核处理器。
多通道内存技术是一种可以提升内存数据发送性能的技术,通过在DRAM和内存控制器/芯片组之间,增加更多的并行通信通道以增加数据发送的带宽。理论上每增加一条通道,数据发送性能相较于单通道而言会增加一倍。通常情况下,多通道对内存的规格和插槽都有要求,只要满足要求才能使能多通道模式。
目前常见的多通道技术多为双通道的设置,例如两组64-bit DDR提供128位的DDR通道。支持四通道技术的处理器包括Intel/AMD的高端处理器、包含ARM CoreLink CCI-500技术的Cortex-A72等处理器,以及高通和三星的高端处理器等。支持八通道技术的有AMD EPYC、Cavium ThunderX2等服务器处理器。此外,英特尔2012年展示的Haswell-EX架构也支持八通道DDR4。
多线程技术包括同时多线程(SMT)和时间多线程:
时间多线程(Temporal multithreading)也称交叉多线程,即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发出一个指令,交错发出不同线程的多个指令。时间多线程目前仅在CDC 6000(1960s)、Tera MTA (1988) 、XMOS XCore XS1(2007)等Barrel(桶)处理器上出现。
Intel服务器处理器提供的硬件错误检测和报告机制,包括系统总线错误,ECC错误,奇偶校验错误,Cache错误、TLB错误等,包括一组用于设置MCA的MSR寄存器和记录硬件错误的附加MSR寄存器。
在ECC技术出现之前,内存中应用最多的另外一种错误检查技术,是奇偶校验位(Parity)技术,仅能发现错误而不能纠正错误。
ECC内存够实现错误检查和自动纠正技术的内存,可以自动检测和纠正最常见的内部数据损坏,使系统得以正常的操作,不致因错误而中断。通常情况下,ECC内存保持一个内存系统不受单一位错误的影响,即使用5位ECC码纠正8位数据中的1位错误。数据位每增加一倍,ECC只增加1位检验位,即数据位为16位时ECC位为6位,32位时ECC位为7位,数据位为64位时ECC位为8位,依此类推。
向量处理技术能够直接操作一维数组(向量),与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数据的标量处理正好相反。向量处理技术可以在特定工作环境中极大地提升性能,尤其是在数值模拟或者相似领域。向量处理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并在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成为超级计算机设计的主导方向。由于常规处理器设计性价比的快速下降,基于向量处理的超级计算机在90年代末逐渐让出了主导地位。现在,绝大多数商业化CPU实现都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向量处理指令,用来处理多个向量化的数据集,也就是所谓的SIMD(单一指令多重数据)。此外,还有多重指令处理多重向量化数据集的MIMD(多重指令多重数据)技术。
英特尔服务器处理器介绍
Intel 4004
Intel 4040
Intel 8086
Intel 8088
80186
80286
80386
80486
奔腾(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II
赛扬(Celeron)
奔腾III(Pentium III)
奔腾4 (Pentium 4)
奔腾4极致版(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赛扬D(Celeron D)
奔腾D(Pentium D)
酷睿 双核 Intel Core Duo
酷睿2 双核 Intel Core 2 Duo
奔腾双核 pentium dual core
酷睿2 至尊版 Intel Core 2 Extreme
酷睿2 四核 Intel Core 2 Quad
赛扬双核 Intel Celeron Duo
笔记型电脑用CPU
Pentium III Mobile
Pentium 4 Mobile 区别于机动版Pentium 4
奔腾M(Pentium M)
赛扬M(Celeron M)
酷睿 双核 (Intel Core Duo)
酷睿2 双核 (Intel Core 2 Duo)
酷睿 单核(Intel Core Solo)
奔腾双核 pentium dual core
凌动超低功耗处理器(Atom)
赛扬双核 Intel Celeron Duo
服务器用CPU
奔腾II至强(Pentium II Xeon)
奔腾III至强(Pentium III Xeon)
至强(Xeon)
安腾(Itanium)
安腾2(Itanium 2)
安腾3(Itanium 3)
微处理器的里程碑1971年:4004微处理器
4004处理器是英特尔的第一款微处理器。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明不仅成为Busicom计算器强劲的动力之源,更打开了让机器设备象个人电脑一样可嵌入智能的未来之路。
1972年:8008微处理器
8008处理器拥有相当于4004处理器两倍的处理能力。《无线电电子学》 杂志1974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种采用了8008处理器的设备 Mark-8,它是首批为家用目的而制造的电脑之一——不过按照今天的标准,Mark-8既难于制造组装,又不容易维护操作。
1974年:8080微处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ltair 采用了8080处理器作为大脑——据称 “Altair” 出自电视剧 《星际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业号飞船的目标地之一。电脑爱好者们花395美元就能购买一台 Altair。仅短短几个月时间,这种电脑就销售出了好几万台,创下历史上首次个人电脑延期交货的纪录
1978年:8086-8088微处理器
英特尔与IBM 新个人电脑部门所进行的一次关键交易使8088处理器成为了IBM 新型主打产品IBM PC的大脑。8088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步入全球企业500强的行列,并被 《财富》 杂志评为“70 年代最成功企业”之一。
1982年:286微处理器
英特尔286最初的名称为80286,是英特尔第一款能够运行所有为其前代产品编写的软件的处理器。这种强大的软件兼容性亦成为英特尔微处理器家族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该产品发布后的6年里,全世界共生产了大约1500万台采用286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1985年:英特386? 微处理器
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拥有275,000个晶体管,是早期4004处理器的100多倍。该处理器是一款32位芯片,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运行多种程序。
1989年:英特尔486? DX CPU 微处理器
英特尔486? 处理器从真正意义上表明用户从依靠输入命令运行电脑的年代进入了只需点击即可操作的全新时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史学家David K. Allison回忆说,“我第一次拥有这样一台彩色显示电脑,并如此之快地在桌面进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尔486? 处理器首次增加了一个内置的数学协处理器,将复杂的数学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计算速度。
1993年:英特尔奔腾(Pentium)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能够让电脑更加轻松地整合 “真实世界” 中的数据(如讲话、声音、笔迹和图片)。通过漫画和电视脱口秀节目宣传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一经推出即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1995年:英特尔高能奔腾(Italium Pentium) 处理器
于1995 年秋季发布的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设计用于支持32位服务器和工作站应用,以及高速的电脑辅助设计、机械工程和科学计算等。每一枚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在封装时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级高速缓存存储芯片。强大的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拥有多达550万个晶体管。不适应市场需要,过早夭折。
1997年:英特尔奔腾II(Pentium II)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 处理器拥有7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英特尔MMX? 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该产品采用了创新的单边接触卡盒(S.E.C)封装,并整合了一枚高速缓存存储芯片。有了这一芯片,个人电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捕捉、编辑并与朋友和家人共享数字图片;还可以对家庭电影进行编辑和添加文本、音乐或情景过渡;甚至可以使用视频电话通过标准的电话线向互联网发送视频。
1998年:英特尔奔腾II至强(Xeon)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至强处理器设计用于满足中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尔为特定市场提供专属处理器产品的战略,英特尔奔腾II至强处理器所拥有的技术创新专门设计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执行所需的商业应用,如互联网服务、企业数据存储、数字内容创作以及电子和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基于该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可配置四或八枚处理器甚至更多。
1999年:英特尔赛扬(Celeron)处理器
作为英特尔面向具体市场开发产品这一战略的继续,英特尔赛扬处理器设计用于经济型的个人电脑市场。该处理器为消费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价比,并为游戏和教育软件等应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Pentium III)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I处理器的70条创新指令——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显增强了处理高级图像、3D、音频流、视频和语音识别等应用所需的性能。该产品设计用于大幅提升互联网体验,让用户得以浏览逼真的网上博物馆和商店,并下载高品质的视频等。该处理器集成了9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0.25微米技术。
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至强(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在英特尔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供额外的性能以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及高端商业计算。该处理器整合了英特尔奔腾III 处理器所拥有的70条 SIMD 指令,使得多媒体和视频流应用的性能显著增强。并且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所拥有的先进的高速缓存技术加速了信息从系统总线到处理器的传输,使性能获得了大幅提升。该处理器设计用于多处理器配置的系统。
2000年:英特尔奔腾4(Pentium 4)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的个人电脑用户可以创作专业品质的电影;通过互联网发送像电视一样的视频;使用实时视频语音工具进行交流;实时渲染3D图形;为 MP3 播放器快速编码音乐;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同时运行多个多媒体应用。该处理器最初推出时就拥有4200万个晶体管和仅为0.18微米的电路线。 英特尔首款微处理器4004的运行速率为108KHz,而现今的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的初速率已经达到了1.5GHz,如果汽车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话,那么从旧金山开车到纽约只需要13秒。
2001年:英特尔至强(Xeon)处理器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应用目标是那些即将出现的高性能和中端双路工作站、以及双路和多路配置的服务器。该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性能和低价格优势的全新操作系统和应用选择。与基于英特尔 奔腾III至强处理器的系统相比,采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工作站根据应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预计可提升30%到90%左右。该处理器基于英特尔NetBurst? 架构,设计用于为视频和音频应用、高级互联网技术及复杂3D图形提供所需要的计算动力。
2001年:英特尔安腾(Itanium)处理器
英特尔安腾处理器是英特尔推出的64位处理器家族中的首款产品。该处理器是在基于英特尔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设计技术的全新架构之基础上开发制造的,设计用于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和工作站。该处理器能够为要求最苛刻的企业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大型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的机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年: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Itanium2) Intel Pentium 4 /Hyper Threading处理器
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是安腾处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员,同样是一款企业用处理器。该处理器家族为数据密集程度最高、业务最关键和技术要求最高的计算应用提供英特尔 架构的出色性能及规模经济等优势。该处理器能为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工程、网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领先的性能。
英特尔推出新款Intel Pentium 4处理器内含创新的Hyper-Threading(HT)超执行绪技术。超执行绪技术打造出新等级的高效能桌上型计算机,能同时快速执行多项运算应用, 或针对支持多重执行绪的软件带来更高的效能。超执行绪技术让计算机效能增加25%。除了为桌上型计算机使用者提供超执行绪技术外,英特尔亦达成另一项计算 机里程碑,就是推出运作时脉达3.06GHz的Pentium 4处理器,是首款每秒执行30亿个运算周期的商业微处理器,如此优异的性能要归功于当时业界最先进的0.13微米制程技术,翌年,内建超执行绪技术的 Intel Pentium4处理器时脉达到3.2GHz。
2003年:英特尔 奔腾 M(Pentium M) /赛扬 M (Celeron M)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英特尔855芯片组家族以及英特尔PRO/无线2100网卡是英特尔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专门设计用于便携式计算,具有内建的无线局域网能力和突破性的创新移动性能。该处理器支持更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以及更轻更薄的笔记本电脑造形。
2005年: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
首颗内含2个处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处理器登场,正式揭开x86处理器多核心时代。(绰号胶水双核,被别人这样叫是有原因的,PD由于高频低能噪音大,所以才有这个称号)
2005年:Intel Core处理器
这是英特尔向酷睿架构迈进的第一步。但是,酷睿处理器并没有采用酷睿架构,而是介于NetBurst和Core之间(第一个基于Core架构的处理器是酷睿2)。最初酷睿处理器是面向移动平台的,它是英特尔迅驰3的一个模块,但是后来苹果转向英特尔平台后推出的台式机就是采用的酷睿处理器。
酷睿使双核技术在移动平台上第一次得到实现。与后来的酷睿2类似,酷睿仍然有数个版本:Duo双核版,Solo单核版。其中还有数个低电压版型号以满足对节电要求苛刻的用户的要求。
2006年:Intel Core 2 (酷睿2,俗称“扣肉”)/ 赛扬 Duo 处理器
Core微架构桌面/移动处理器:桌面处理器核心代号Conroe。将命名为Core 2 Duo/Extreme家族,其E6700 2.6GHz型号比先前推出之最强的Intel Pentium D 960(3.6GHz)处理器,在效能方面提升了40%,省电效率亦增加40%,Core 2 Duo处理器内含2.91亿个晶体管。移动处理器核心代号Merom。是迅驰3.5和迅驰4的处理器模块。当然这两种酷睿2有区别,最主要的就是将FSB由667MHz/533MHz提升到了800MHz。
2007年:Intel 四核心服务器用处理器
英特尔已经推出了若干四核台式机芯片,作为其双核Quad和Extreme家族的组成部分。在服务器领域,英特尔将在其低电压3500和7300系列中交付使用不少于具有9个四核处理器的Xeons。
2007年:Intel QX9770四核至强45nm处理器
先进制程带来的节能冷静,HI-K的引进使CPU更加稳定。先进的SSE4.1指令集、快速除法器,卓越的执行效率,INTEL在处理器方面不断领先
2008年:Intel Atom凌动处理器
低至0.6W的超低功耗处理器,带给大家的是难以想象的节能与冷静
intel服务器cpu金牌属于哪个系列
至强。intel服务器cpu金牌是intel服务器出款的新版电子产品,其产品的处理器型号和配置都是最先进的领先配置,是至强系列的产品。
本文关于intel服务器和intel服务器芯片组列表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备案CDN、高防CDN,购买请访问:www.98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