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给大家谈谈nginx缓存静态文件,以及nginx缓存静态文件速度快的原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 1、nginx缓存(proxy_cache模块)
- 2、nginx如何实现负载均衡、限流、缓存、黑白名单和灰度发布
- 3、基于Nginx设置浏览器协商缓存过程详解
- 4、nginx 反代里缓存怎么清理
- 5、Nginx文件描述符缓存–open_file_cache
- 6、Nginx缓存设置教程
nginx缓存(proxy_cache模块)
缓存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客户端访问的时间局限性,将客户端访问过的内容做一个副本,在一定时间内存放到本地,当改数据下次被访问时,不必连接到后端服务器反复去查询数据,而是由本地保存的副本响应数据。
保存在本地的这些副本具有一个过期时间,超过该时间将会更新。判断一个副本数据是否为过期数据的办法有很多,可以使用保留时间来判断,也可以使用数据完整度来判断。
许多Web服务器还具有校验功能,就是当某些副本数据过期以后,先向后端服务器发送校验请求,后端服务器对这些数据进行校验,如果发现原数据和副本没有差别,则将过期副本重新置为可用副本。
以上nginx配置结合使用:
proxy_params文件的配置如下:
访问一次页面,并向 发起一个接口数据请求,查看/cache/nginx目录下的缓存结果:
ngx_cache_purge是nginx的第三方模块,能够帮助我清除nginx中的缓存。
在之前的nginx编译安装中我们是没有把缓存的清除模块ngx_cache_purge编译进去的,如果启动了缓存,没有安装这个模块,在之后的调试中我们尝试去清除缓存时,将会出现异常:
这个异常是在指示我们,找不到该指令的驱动,需要按照相关模块。
ngx_cache_purge只是nginx的第三方模块,并不是某个特殊的软件,所以我们需要对nginx重新进行编译,操作如下:
配置nginx:
再一次启动nginx成功;
接下来进行缓存清除测试,访问: , 访问这个连接将会清除接口: 的缓存数据。
结果如下:
在项目开发中,不可能出现什么都需要缓存的数据,缓存仅仅适合去缓存查询频繁,但是不需要实时更新的数据,这个是它适合的场景,而我们上面的配置,只要是访问api接口目录就会缓存接口的数据,这样对于一些需要实时更新的接口数据来说是不合理的,需要控制好nginx的缓存去缓存什么以及不缓存什么
set 指令为变量设置,proxy_no_cache参数中的值可以设置多个,但是多个值中,只要有一个是不为0的,就会通过缓存响应数据。
该指令用于配置一块公用的内存区域的名称,该区域可以存放缓存的索引数据。这些数据在Nginx服务器启动时由缓存索引重建进程负责建立,在Nginx服务器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由缓存管理进程负责定时检测过期数据,检索等管理工作。
该指令用于配置Nginx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响应数据时,不从缓存中获取的条件。这些条件支持使用Nginx 配置的常用变量。
看一个例子:
其中,Scookie_nocache、Sarg_nocache、Sarg_comment、Shttp_pragma 和Shttp_authorization 都是Nginx配置文件的变量,
该指令用于设置Nginx服务器在内存中为缓存数据建立索引时使用的关键字
如果我们希望缓存数据包含服务器主机名称等关键字,则可以将该指令设置为:
该指令用于设置是否开启缓存的锁功能。在缓存中,某些数据项可以同时被多个请求返回的响应数据填充。开启该功能后,Nginx服务器同时只能有一个请求填充缓存中的某一数据项,这相当于给该数据项上锁,不允许其他请求操作。其他的请求如果也想填充该项,必须等待该数据项的锁被释放。这个等待时间由 proxy_cache_lock_timeout 指令配置。
该指令用于设置缓存的锁功能开启以后锁的超时时间。具体细节参见proxy_cache_lock 指令的相关内容
其中,time为设置的时间,默认为5s。
该指令用于设置客户端请求发送的次数,当客户端向被代理服务器发送相同请求达到该指令设定的次数后,Nginx服务器才对该请求的响应数据做缓存。合理设置该值可以有效地降低硬盘上缓存数据的数量,并提高缓存的命中率。
其中,number为设置的次数。默认设置为1。
该指令用于设置Nginx服务器存储缓存数据的路径以及和缓存索引相关的内容
该指令设置比较复杂,一般需要设置前面三个指令的情形比较多,后面的几个变量与Nginx服务器缓存索引重建进程及管理进程的性能相关,一般情况下保持默认设置就可以了。我们来看几个简单的配置实例:
如果Nginx在访问被代理服务器过程中出现被代理的服务器无法访问或者访问错误等现象时,Nginx服务器可以使用历史缓存响应客户端的请求,这些数据不一定和被代理服务器上最新的数据相一致,但对于更新频率不高的后端服务器来说,Nginx服务器的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客户端提供不间断访问。该指令用来设置一些状态,当后端被代理的服务器处于这些状态时,Nginx服务器启用该功能。
该指令可以支持的状态如语法结构中所示。
该指令可以针对不同的HTTP响应状态设置不同的缓存时间,
该指令同于配置在什么情况下不使用cache功能
该指令配置是否在本地磁盘缓存来自被代理服务器的响应数据。这是Nginx服务器提供的另一种缓存数据的方法,但是该功能相对 Proxy Cache简单一些,它不提供缓存过期更新、内存索引建立等功能,不占用内存空间,对静态数据的效果比较好。
Proxy Store方法多使用在被代理服务器端发生错误的情况下,用来缓存被代理服务器的响应数据。
该指令用于设置用户或用户组对Proxy Store缓存的数据的访问权限,
有关Proxy Store方法的使用,我们通过官方给出的实例加深理解,在该实例中笔者通过注释对配置做了说明:
nginx如何实现负载均衡、限流、缓存、黑白名单和灰度发布
1.负载均衡配置
2.失败重试配置
在fail_timeout时间内失败了max_fails次请求后,认为上游服务器不可用,就会将服务地址剔除掉,fail_timeout时间后会再次将服务器加入存活列表进行重试。
limit_req_zone指令设置参数
参数说明
limit_req_zone定义在http块中,$binary_remote_addr表示保存客户端IP地址的二进制形式。
Zone定义IP状态及URL访问频率的共享内存区域。zone=keyword标识区域的名字,以及冒号后面跟区域大小。16000个IP地址的状态信息约1MB,例子区域可以存储160000个IP地址。
Rate定义最大请求速率。示例中速率不能超过每秒10个请求。
设置限流
burs排队大小,nodelay不限制单个请求间的时间。具体使用可以查看高并发场景如何使用nginx实现限流-实战篇
不限流白名单
该配置说明 192.168.1.0/24网段的ip访问是不限流的,其它限流。ip后面数字的含义
24表示子网掩码:255.255.255.0
16表示子网掩码:255.255.0.0
8表示子网掩码:255.0.0.0
1.浏览器缓存 静态资源缓存用expire
Response Header中添加了Expires和Cache-Control
所谓的静态资源一般包括一直不变的图像,如网站的logo,js、css静态文件还有可下载的内容,媒体文件
协商缓存(add_header ETag/Last-Modified value)包括html文件,经常替换的图片,经常需要修改的js、css文件和基本不变的api接口
不需要缓存包括用户隐私等敏感数据,用户经常变动的api接口
2.代理层缓存
在本地磁盘创建一个文件目录,根据我们的配置把请求资源以k(key自定义,这边用url的hash值)-v形式缓存到目录里,并根据需求对内容设置缓存时长,比如状态码为200缓存10分钟,其余的缓存1分钟等待。要清理缓存可以借助purger的功能。如果ab测试/个性化需求时应禁用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因为缓存导致误差。
方式一
方式二 lua+redis动态黑名单(openresty)
配置(/usr/local/openresty/nginx/conf/nginx.conf)
lua脚本编写(ip_blacklist.lua)
1.根据cookie实现灰度发布
根据cooke查询version值,根据version跳转到对应的host,如果没有匹配上的就跳转到默认配置。
2.根据来路ip实现灰度发布
基于Nginx设置浏览器协商缓存过程详解
一、强缓存与协商缓存的区别
强缓存:浏览器不与服务端协商直接取浏览器缓存
协商缓存:浏览器会先向服务器确认资源的有效性后才决定是从缓存中取资源还是重新获取资源
二、协商缓存运作原理
现在有一个这样的业务情景:后端的静态资源会不定时地发生更新,而因为浏览器默认使用强缓存,会默认从浏览器缓存中取到过时的资源。
现在我们希望浏览器每次获取资源的时候都向后端确认资源是否更新,就要设置浏览器使用协商缓存
那么后端如何判断资源是否更新了呢?这时就要用到Etag和Last-Modified两项响应头。
每次收到一个静态资源的请求时,后端都将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Last-Modified)、根据资源内容计算出来的Etag放在响应头给前端。
前端收到响应后将这两项缓存起来,然后在下次请求同样资源的时候,将这两项的内容放到If-Modified-Since和If-None-Match这两项请求头中。
服务端收到这两项后,会与资源当前生成的Etag和Last-Modified做比较,如果两者都一致,说明资源没有更新,服务端会返回304空响应;否则,说明资源有更新,服务端会将完整的资源内容返回
实现
那么如何实现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使用nginx作为静态资源的服务器,再在响应头加上Cache-Control:no-cache就可以了。
下面来分步骤实现一下
1. 使用nginx作为静态资源的服务器
在nginx的配置中,将对静态资源的请求映射到资源的磁盘路径上
http {
??server {
??listen 80;
??…
??location?/picture/?{
????alias?D:/luozixi/tcp_test/picture/;
????# alias是重定义路径
????# 比如访问127.0.0.1/picture/1_new.gif,则会映射为访问D:/luozixi/tcp_test/picture/1_new.gif
????# web应用根本不会收到请求,picture的请求都被nginx处理了
????# alias是替换,root是拼接
????autoindex on;
????}
??}
}
2. 重新加载nginx配置
3. 此时,请求静态资源的时候nginx会自动在response头中加上Etag和Last-Modified两项
4. 但是这时发现,如果不配置Cache-Contrl: no-cache,浏览器在下次请求这个资源的时候不会将请求发向后端,而是直接从缓存中获取资源
5. 在nginx中配置
location?/picture/?{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cache;
??alias?D:/luozixi/tcp_test/picture/;
}
6.清除浏览器缓存后第一次发起请求,会得到一个正常的200 Response,而且响应头里已经有了Cache-Control: no-cache,表示使用协商缓存
7.再次发起请求后,会发现请求头已经带上了If-Modified-Since和If-None-Match两项
8.服务端(nginx)收到这两项后,会与资源当前生成的Etag和Last-Modified做比较,如果两者都一致,说明资源没有更新,服务端会返回304空响应;否则,说明资源有更新,服务端会将完整的资源内容返回
另外,服务器验证If-Modified-Since的方式只是简单的字符串比较,即使资源的Last-Modified比If-Modified-Since要早,服务端仍认为资源有更新
9.浏览器在收到304响应后,会从浏览器缓存中取资源。因此速度非常块
三、no-cache与no-store的区别
no-cache表示不缓存过期资源,缓存会向服务器进行有效处理确认之后处理资源
而no-store才是真正的不进行缓存。
nginx 反代里缓存怎么清理
最简单的反代+全缓存脚本:
#新建2个目录,放置缓存文件:
mkdir -p /home/cache/path
mkdir /home/cache/temp
修改/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的http层,添加以下代码:
client_body_buffer_size 512k;
proxy_connect_timeout 5;
proxy_read_timeout 60;
proxy_send_timeout 5;
proxy_buffer_size 16k;
proxy_buffers 4 64k;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128k;
proxy_temp_file_write_size 128k;
proxy_temp_path /home/cache/temp;
proxy_cache_path /home/cache/path levels=1:2 keys_zone=cache_one:10m inactive=7d max_size=30g;
#500m是内存占用,7d是7天无访问删除,30g是缓存占具硬盘空间
#limit_zone crawler $binary_remote_addr 10m; #这段是用于限制单ip连接数的,如果频繁出现后端负载过大可以尝试去掉#。
扩展资料:
nginx仅仅处理静态页面,动态的页面(php请求)统统都交付给后台的两台apache来处理。也就是说,可以把网站的静态页面或者文件放置到nginx的目录下;动态的页面和数据库访问都保留到后台的apache服务器上。
假设前端nginx(为127.0.0.1:8080)仅仅包含一个静态页面index.html;后 台的两个apache服务器(分别为localhost:80和158.37.70.143:80),一台根目录放置phpMyAdmin文件夹和 test.php(里面测试代码为print “server1”;),另一台根目录仅仅放置一个test.php(里面测试代码为print “server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向代理负载平衡
Nginx文件描述符缓存–open_file_cache
标签(空格分隔): nginx
NGINX虽然已经对静态内容做过优化。但在高流量网站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open_file_cache进一步提高性能。 NGINX缓存将最近使用的文件描述符和相关元数据(如修改时间,大小等)存储在缓存中。缓存不会存储所请求文件的内容。
启用此指令将存储以下信息的缓存:
如下例子:
在上述配置中,为1,000个元素定义了一个缓存。 inactive参数配置到期时间为20秒。 没有必要为该指令设置非活动时间段,默认情况下,非活动时间段为60秒。
NGINX还定义了一些相关的指令,可用于在错误和有效性检查期间配置open_file_cache的行为。
NGINX的open_file_cache保存信息的快照。 由于信息在源处更改,快照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无效。 open_file_ cache_valid指令定义时间段(以秒为单位),之后将重新验证open_file_cache中的元素。默认情况下,60秒后重新检查元素。 如下例子:
NGINX将在非活动时间段之后从高速缓存中清除元素。 此指令可用于配置最小访问次数以将元素标记为活动使用。 默认情况下,最小访问次数设置为1次或更多次。如下例子
如前所述,NGINX可以缓存在文件访问期间发生的错误。但是这需要通过设置open_file_cache_errors指令来启用。 如果启用错误缓存,则在访问资源(不查找资源)时,NGINX会报告相同的错误。默认情况下,错误缓存设置为关闭。
Nginx缓存设置教程
|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Nginx缓存设置案例详解,本篇文章通过简要的案例,讲解了该项技术的了解与使用,以下就是详细内容,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
在开发调试web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因浏览器缓存(cache)而经常要去清空缓存或者强制刷新来测试的烦恼,提供下apache不缓存配置和nginx不缓存配置的设置。在常用的缓存设置里面有两种方式,都是使用add_header来设置:分别为Cache-Control和Pragma。
对于站点中不经常修改的静态内容(如图片,JS,CSS),可以在服务器中设置expires过期时间,控制浏览器缓存,达到有效减小带宽流量,降低服务器压力的目的。
以Nginx服务器为例:
【背景】:Expires是Web服务器响应消息头字段,在响应http请求时告诉浏览器在过期时间前浏览器可以直接从浏览器缓存取数据,而无需再次请求。
【相关资料】
1、Cache-control策略
Cache-Control与Expires的作用一致,都是指明当前资源的有效期,控制浏览器是否直接从浏览器缓存取数据还是重新发请求到服务器取数据。只不过Cache-Control的选择更多,设置更细致,如果同时设置的话,其优先级高于Expires。
http协议头Cache-Control :
值可以是public、private、no-cache、no- store、no-transform、must-revalidate、proxy-revalidate、max-age
各个消息中的指令含义如下: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其最终达到的就是等效于设置这三类html缓存技术:
本文关于nginx缓存静态文件和nginx缓存静态文件速度快的原因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国高防三网直连、香港便宜VPS云服务器购买请访问:www.98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