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互联网产品经理所需的相关技能,本文就第一点需求采集展开讨论。
什么是需求收集?
需求收集是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也是产品从0到1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的一个环节需求收集是确定和理解用户需要的过程,只有正确理解了用户的需求,才能形成正确的产品解决方案,创作出一个好的产品
需求收集的困难之处
外部需求不易收集,需求来源不完整收集到的过于表象,不能反映用户的内心真实想法用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或者无法正确的表达需求需求没有一个规范的收集录入系统,容易造成需求丢失或需求失真
需求主要分为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外部需求来源于用户和市场,内部需求来源于产品经理、管理层、业务部门
需求采集的方法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需求收集?
一个产品从无到有首先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市场及用户研究产品规划及设计开发及项目管理产品运营市场推广
在产品从无到有的不同阶段,需求采集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市场及用户调研阶段,需求采集的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在这一阶段,需求主要来源于用户及市场,我们采集需求可以通过用户研究、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竞品分析等方法。
用户研究(五个步骤、四种方法)
用户研究有五个步骤:确认目的、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分析结果、得到结论
以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两个维度划分,用户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方法:分别是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可用性测试和数据分析。
用户访谈
于产品前期问题收集以及日常发现问题的原因探寻。(使用场景)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进行一次用户访谈?(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用户访谈的目的:
通过用户访谈,我们应该知道用户为什么要用这个产品,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及如何使用这个产品(5W2H)现有产品可以帮助用户完成哪些事情用户对产品的期望是什么样的现有产品的不足之处,以及改善点
我们将用户访谈分为访谈前、访谈中及访谈后三个阶段
访谈前
我们要做的是先确定我们的目标用户,如何选定?
在正式访谈之前我们要清空自己的大脑,保持中立的态度,认真聆听用户的声音。
访谈中
1. 产品使用场景下开展本次访谈
2. 产品功能、使用频率、用户偏好、异常情况四个方面对用户进行提问
产品功能:使用产品都做些什么使用频率:产品哪些功能使用较多用户偏好:你喜欢产品的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异常情况: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会如何解决
3. 采用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相结合的方式
4. 关注目标而不是任务
5. 用户不是设计师,不要让用户告诉你答案
6. 励用户讲故事
7. 免诱导性提问,不要在问题中包含暗示
访谈后
对访谈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对用户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问卷调查
定义: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
目的:常常用于确定具体问题的重要程度。
设计问卷时的注意事项
确定问卷主题,问卷内容不要偏离主题
投放对象要有代表性
尽量设置封闭性问题(选择题&是非题)
问题通俗易懂
题目数量不宜太多(20题以内)
题目示例
错误示例: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何评价?(尽量询问封闭式问题)
正确示例:您对我们的产品评分是多少?(1-10分)
可用性测试
定义:可用性测试,大多用于网站或移动应用的设计评估,通常会招募用户真实使用产品完成任务,发现实际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发现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可用性问题,收集数据帮助产品改进。
可用性测试分类
探索性可用性测试:在发布新产品之前,探索性可用性测试可以确定新产品应包含哪些内容和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产品开发早期,探索性可用性测试可以评估初步设计或原型的有效性和可用性。评估性可用性测试:在发布前或发布后对最新版本的测试,通过评估性可用性测试向用户介绍新设计,以确保其直观使用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评估性可用性测试的目的是——确保在产品推出之前突出并修复任何潜在问题。比较性可用性测试:比较两种或更多种产品或设计的可用性,并区分各自的优缺点,以确定哪种设计能提供最佳的用户操作体验。
可用性测试方法
分析法:专家基于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产品可用性及产品设计进行评价,模拟用户使用产品,分析使用过程中是否会遇到问题,针对没步操作需要思考四个问题:1. 用户是否知道自己要做什么?2. 是否注意到操作方法 3. 是否会把自己的目的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关联到一起?4. 用户能否从系统的反馈中判断出任务是否在顺利进行?实验法:收集真实的用户使用数据,常见的实验法有卡片分类、面对面测试、远程测试、A/B测试、走廊测试等
数据分析
定义:通过分析大量用户的真实使用情况发现问题,解读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业务含义,找到改进点?数据分析方法
常见的数据方法有:对比分析,多维度拆解分析,漏斗观察,分布分析,用户留存分析,用户画像,归因查找,路径挖掘,行为序列分析。
对比分析:首先确定用什么数值来进行比较,比较分为同比和环比,可以跟自己比也可以跟同行业其他产品进行比较多维度拆解分析:多维度拆分指标/业务流程,观察并分析数据变化漏斗观察:通过一连串向后影响的用户行为来观察目标,适用于有明确业务流程和业务目标的业务
头脑风暴
定义:是指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奥斯本首创,该方法主要由价值工程工作小组人员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以会议形式讲行讨论、座谈,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
作用:头脑风暴通过轨迹不同人的观点,找到新的创意点
如何正确的组织一场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之前,我们要确定主题,主题范围不宜过大,否则容易收不住
人数不要太多,成员尽量选择来自不同领域的,且不要邀请领导参加,否则容易影响团队成员的发挥。正式开始之前,确定一名主持人和一名记录员,会议中,主持人负责把握会议节奏,记录员认真记录每一位成员的创意,会议结束后,认真整理和分析每一个创意。
竞品分析
定义:通过对相关竞品的横向比较为自身产品提供设计、功能、技术等方面的参考
竞品分类
直接竞品:产品相同且满足同一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间接竞品:目标用户群体一致,但是核心功能有一定差异潜在竞品:和产品有一定关联
竞品的选择:选择业内领先的、与自身类似的的产品
竞品信息的采集
竞品官网、招聘信息咨询类公司、行业数据分析报告季度/年度财报交流互动平台、行业媒体(36kr、虎嗅)
竞品分析方法
SWOT分析:分别从S(strengths)优势、W(weaknesses)劣势,O (opportunities)机会、T(threats)威胁 四个维度来对产品进行全面分析用户体验五要素:自底向下分别为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由抽象至具体,由框架至细节步步推进
在产品落地过程中,需求主要来源于公司内部同事提的改进需求、老板临时新增的需求,在这一阶段,我们采集需求时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对需求方提问来帮助需求方和自己梳理、明确需求,首先应该明确需求提出的原因,需求能在什么场景下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产生的价值有多大,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应当思考需求是否可以实现,实现的成本有多大,需求是否重要紧急,最后用一种标准格式录入需求清单中。
在产品上线后,这一阶段的需求主要来源于用户反馈及通过数据分析找到的产品问题。
?
Reference:
ffdws《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Danny 微信订阅号:野生产品经理Danny
00376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