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Open Syster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系统
层数 |
名称 |
负责内容 |
1 |
物理层 |
负责定义设备的物理特性和电器特性 |
2 |
数据链路层 |
因为第二层的下层是实体的定义,上层则是软件封装的定义,所以第二层又分为了两个子层进行数据转换操 1.在偏硬件介质部分,主要负责的是MAC (Madia Access Control),该子层的数据单位为MAC数据帧,MAC是网络接口设备所能处理的主要数据包裹,这也是最终被物理层编码成比特流的数据,最常使用以太网协议 2.偏向于软件的部分则是由逻辑连接层(Logical Link Control LLC)所控制,主要在多任务处理来自上层的数据包和数据并转成MAC的格式,负责工作包括信息交换、流量控制、失误问题的处理等。 |
3 |
网络层 |
定义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建立、终止与维持等,数据包的传输路径选择等 |
4 |
传输层 |
定义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连接技术(如TCP、UDP技术),同时包括了该技术的数据包格式、数据包的发送、流程的控制、传输过程的侦测检查与重新传送等 |
5 |
会话层 |
定义两个地址之间的连接信道的连接与中断,建立、管理和中止程序之间的会话 |
6 |
表示层 |
定义网络服务(或程序)之间的数据格式的转换,包括数据加密也是在这个层次上完成的 |
7 |
应用层 |
定义应用程序如何进入该层的沟通接口,将数据接收或发送给应用程序,并最终展示给用户 |
TCP/IP
OSI |
对应 |
TCP/IP |
协议 |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
应用层 |
HTTP、FTP、SMTP、POP3、NFS、SSH |
|
传输层 |
传输层 |
TCP、UDP |
|
网络层 |
网络层 |
IP、ICMP |
|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
网络接口层 |
LAN:Ethernet,Token Rain WAN:Modem,ISDN,Serial |
TCP/IP并不一定单指TCP和IP两个具体的协议,往往表示因特网所使用的整个TCP/IP协议族
IP
作用:用来标识一个节点的网络地址(在一定的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网络设备)
地址组成:点分十进制
——一共32个二进制位数组成
——表示为4个十进制树,以.隔开
IP地址分类
类型 |
IP第一个字节中前面bit |
区间 |
默认子网掩码 |
私有地址 |
A |
0 |
0-127 |
255.0.0.0 |
10.0.0.0-10.255.255.255 |
B |
01 |
128-191 |
255.255.0.0 |
172.16.0.0-172.31.255.255 |
C |
110 |
192-223 |
255.255.255.0 |
192.168.0.0-192.168.255.255 |
D |
1110 |
224-239 |
无 |
239.0.0.0-239.255.255.255 |
E |
1111 |
240-255 |
实验室保留使用 |
127.0.0.0-127.255.255.255 本机测试地址
0和127开头的地址不可以直接配置在设备上
子网掩码:用来把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必须与IP地址成对出现
特殊IP地址
1.网络地址(网络ID)
–作用:代表一个范围/区域,不代表任何设备
–定义:IP地址中主机位,全为0,该IP称为网络地址
2.广播地址
–作用:代表一个范围/区域中的所有设备
–定义:IP地址中主机位,全为1,该IP称为广播地址
3.私有地址:免费、可重复使用、但不能上网,适用于局域网,通过网关才能连接Internet
公有地址:也称公网地址,属于广域网,适用于Internet
IP地址浪费
解决方案:1.私有地址
2.子网划分
3.IPv6